发布时间:2024-11-30 13:13:17 来源: sp20241130
从制种到用种,好种子让农民多受益
初春时节,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镇马庄子村,地里的麦苗长势正好。
“去年选的小麦品种‘品育8012’不错,平均每亩地增产150斤,今年一下种了3000多亩。”金大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白金峰说。
据白金峰介绍,合作社承包了1.2万多亩地。当地的地块大多是旱地与盐碱地,地力条件不太理想,想要提高产量就得有适合的品种。
“‘品育8012’是一款旱水两用的种子,适应性广,而且耐盐碱程度相比传统麦种提高了50%。”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MAP)黄骅中心经理耿立宫介绍。
“这个品种不只抗旱耐盐碱,抗冻性还好呢。”白金峰说:“前年冬天寒潮厉害,不少地块减产,咱种的小麦不仅没减产,每亩地还增收了100元。”
好种子不只让种粮农民增收,制种农民也从种业发展中持续受益。
福建省建宁县溪口镇溪口村农民兰永贤从事杂交水稻制种20多年。“现在从制种到卖种,省力又省心。”他说。
“杂交水稻制种机插需要考虑父母本花期错期以及分开种植等问题,一般的插秧机满足不了需求。为提升制种机械化率,县里引进插秧机进行试验示范,通过与农机企业协作配合,研发出水稻母本专用高速插秧机,规模化机插大大提升了效率。”兰永贤介绍,种子晾晒环节效率也高起来。“过去人工晾晒不仅耗时费力,遇到阴雨天气种子容易堆沤发霉,影响发芽率。现在都用上了烘干机,效率高了,能保证种子质量。”
兰永贤种了210亩“两优9号”杂交水稻种子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让他不再为出售种子发愁。“从前只能自己去跑市场,现在跟制种企业合作,接种植订单,销路有保障,一亩地能赚1000元。”
据了解,建宁县将农业项目资金重点向机械化制种推广倾斜。近年来全县推广母本机插面积15万亩,共节本增效2250万元。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目前全国小麦、大豆繁种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率提高20个百分点。从全国范围看,制种大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专业化服务水平、联农带农等均取得长足进步,国家级基地供种保障能力提高到75%。
优服务,配良法,让好种子产出好粮食
好种子要让农民用得上、种得好,实验室到田间的“最后一公里”要畅通起来。
在陕西省定边县,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MAP)定边中心农艺师武东平,准备好待推广的种子品种、肥料样品、技术展板、技术手册,喊上同事前往贺圈镇小巨滩村。
“现在地里在做深耕,为春播做准备,农户们也在选择今年的玉米品种,我们要抓紧时间做选种培训。”武东平说。
武东平赶到时,小巨滩村村委会办公室里已经有几十名村民在等着了。他架好展板开始讲课:“地块之间的土壤、水质不一样,选种最重要的是配合地块特性。适应旱地种植的品种要结合气候定期做病虫害防治……”
“地是农民在种,种子性状好不好,他们最有发言权。”武东平说,品种推广要让农民看到增产效果,测土配方、技术服务这些工作都很关键。
这场培训让小巨滩村村民张恒君对“潞玉1572”有了兴趣。“家里种了40亩玉米,以前的品种都是到市场上买的,不清楚适不适合自家的地。”张恒君说,“中化的老师去我家地里检测了,盐碱度偏高,如果换上‘潞玉1572’,亩产能增加200多斤,我打算试试。”
砖井镇侯场村种植户李柜是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MAP)玉米品种的老用户。“我种了600亩旱田玉米、200亩水田玉米,都用的中化推荐的品种,增产效果都不错。而且种子都是他们直接送过来的,方便得很。”李柜说。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谢焱表示:“加强种业产业链建设,离不开农业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的推广普及。服务主体以良种为核心解决种植服务配套问题,提供土壤检测、品种规划、作物保护、田间指导、农机作业等全程专业化服务,以技术示范农场为展示基地,实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良种配良法,让好种子种出好粮食。
“小麦种子要先穿‘衣服’才能下地!”白金峰说。所谓小麦种子穿衣服,就是指拌种。“拌种的好处可多了,既能防病虫害,又能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达到健苗、增产的效果。”
除了拌种,小麦增产还离不开地块精细化管理。白金峰从前年开始跟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MAP)合作,公司提供农资、科学田管等社会化服务。“团队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田间管理服务,好种子真正产出了好粮食。”白金峰说。
“去年秋播前,我们就下地进行土壤检测,根据地块土壤的特性,选取最合适的品种,便于后期精准施肥,既能节本增效,也能达到绿色可持续化发展。我们还会通过微生物菌剂帮助种植户调节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进一步提高小麦单产。”耿立宫介绍。
这些天,耿立宫时常到马庄子村的麦地里转转,“现在看,每亩出苗在45万至50万株之间,长势还不错。”
强化龙头企业引领,有效保障市场供给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提单产,种子是重要环节。
种子繁育周期相对较长,怎样才能有效保障市场供给?
中国中化旗下先正达集团中国杨凌技术中心分子检测中心科研人员唐鑫锐介绍,传统育种做法是科研人员去田间收集性状表现,需要至少一个作物季才能收集到完整数据。目前在杨凌技术中心,科研人员在自动化温室里只需要一到两周就可以拿到想要的性状数据,这大大加快了繁育优势品种的流程和速度。
“田间示范显示,2022年至2023年间,由杨凌技术中心参与选育并通过国家审定的玉米新品种产量平均亩增产30公斤以上。”唐鑫锐说。
据了解,去年全国审定通过了197个小麦新品种,还新推出了一批优质绿色水稻、耐密宜机收玉米、高油高产大豆、优质短季棉品种。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以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为方向,统筹推进多层次育种创新联合攻关,加快选育一批高油高产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急需的突破性品种。
提升良种保障能力,离不开龙头企业引领。谢焱说:“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应给予长期稳定支持,支持企业新品种选育,通过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必须把扶优企业摆上种业振兴行动的突出位置,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带动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航母型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专业化平台企业,加快形成优势种业企业集群。与此同时,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问题严加整治。”
政策助力,加强种业重大品种推广补助,促进单产提升和全产业链发展。去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关于支持粮油等重要农产品产能提升有关政策实施工作的通知》,启动重大品种推广补助试点,中央财政投入5亿元,对推广面积大、单产水平高、增产潜力大、优质专用性好,以及农业生产急需的玉米、大豆、油菜等粮油作物品种进行补助,充分发挥优良品种在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022年资产总额已突破600亿元,种子销售占全国比重超过1/5,市场集中度稳步提升。企业愈加重视科技创新,研发投入超过17亿元,占全部农作物种业企业科研总投入的1/4。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01日 18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