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8:25:22 来源: sp20241221
今年以来,中国宝武集团宝钢股份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投资近百亿元,先后开工建设新能源无取向硅钢结构优化项目、高端取向硅钢绿色制造结构优化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硅钢制造水平。
引导钢铁行业向中高端优化升级,鼓励发展高强度硅钢、碳钢,是湖北推动新型工业化跨越突破、全面提升的着力点之一。
推进新型工业化,湖北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推动产业提质升级,扎实推进制造强省建设。
技改提能,推动传统制造转型升级
以汽车、冶金、化工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占湖北全部工业比重近80%。转型升级,湖北大力实施技改提能,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
位于武汉市洪山区的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华老字号企业。走进其5G全连接智慧工厂,科技感十足,一台台机械臂在空中挥舞,机器人将软膏产品打包成箱,AGV智能小车自动转运。
“我们与中国移动湖北公司合作,部署了8000多个5G数据采集点,实现设备100%网联化。对32条产线应用3D动态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生产全过程数字化管理。”马应龙药业集团董事长陈平介绍,改造后产线产能提升60%,产品交付周期缩短50%以上,获评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湖北省政府坚持每季度分行业召开技改现场会,聚焦钢铁、石化、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行业已先后召开12场,通过标杆引领示范带动传统产业改造。截至目前,湖北省在建5G全连接工厂238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62个、省级5G工厂90家;工业企业上云4.8万家,覆盖率达47.8%。
“湖北正大力实施新一轮万企万亿技改行动,5年内全省将实施技改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湖北省经信厅厅长刘海军说。
在“武汉—襄阳—十堰—随州”汽车产业带,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和突破口;矿冶之城黄石,政企协力推动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提质扩能,累计投资900多亿元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00多项;化工产业大市宜昌,“磷矿—绿色化工—新能源材料—动力总成和高端装备制造”的迭代路径正加快构建……
坚定不移抓转型、提质效,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今年前三季度,湖北汽车行业持续回升,化工、有色等支柱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前10月,湖北省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283家,总量达19153家。
发展五大优势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10月26日,在“中国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3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这次开工建设的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生产项目,预计可年产36万片碳化硅晶圆。”长飞先进半导体有限公司总裁陈重国介绍。
在光谷,众多企业追“光”而行,助力做大做强“光芯屏端网”产业链。中国信科集团投资150亿元建设5G承载应用与数字经济研发生产基地;武汉华星光电投资150亿元扩建第六代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扩产项目;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3亿元打造高端光电子器件产业基地……
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产业集群“提能”行动是湖北排在首位的任务。“湖北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努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湖北省副省长盛阅春介绍。
光谷因光而兴,聚光成谷。今年9月,湖北省政府印发《加快“世界光谷”建设行动计划》,推动“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
创建光电子信息领域国家实验室,建设世界一流光谷科学岛,搭建国际领先的硅光芯片创新平台……省市协同聚力,大力营造企业茁壮成长、要素富集流动、治理先进高效的创新生态。截至目前,光谷企业逾13万户,高新技术企业近5300家。
每个优势产业都建立省委常委领衔推动的工作机制,制定三年行动方案,组建一个专家咨询委员会,搭建一个产业服务平台,强化一批项目牵引,加快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硬化举措、优化政策、强化落实,湖北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不断彰显——
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武襄十随”汽车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武汉市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湖北还围绕算力与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新材料、低碳冶金等9个产业,打造若干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聚焦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未来生物制造、氢能等6个未来产业,打造一批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激活创新引擎,厚植发展优势
1秒可传输451个1TB的硬盘数据量,下载13万余部最高画质电影——今年5月,中国信科集团光通信技术和网络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单模19芯光纤传输系统实验,实现了总传输容量、净传输容量的提升。
“这是超大容量、超长距离、超高速率光通信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有望在东数西算等大数据交互场景逐步实现应用。”实验室光系统研究室主任罗鸣介绍,实验室正在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光网络项目中部署规模大、传输距离长的多芯光纤光缆工程。
发展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是主动力。湖北着力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科创能级提升行动,厚植发展优势。目前,8个大科学装置、10家湖北实验室、88家国家级科创平台、452家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力量矩阵成势见效。
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必答题。在武汉经开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中试产线基地,技术人员正在测试固态锂/钠离子电池在针刺、折叠以及极端温度等条件下的可靠性。“与传统的液态电池不同,固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工作温域宽等优点。”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郭新介绍,新型固态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2022年,武汉经开区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聚焦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布局中试平台,郭新团队携成果签约入驻。“研究院为项目团队提供标准化厂房、对接资本市场、知识产权导航等全方位服务。”郭新说。
湖北坚持以用为导向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健全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创新机制,推动更多科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今年1至10月,湖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893.06亿元,同比增长52.8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0日 04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