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22:10:33 来源: sp20241230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一重大论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全面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点任务,以钉钉子精神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成为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以绿色为重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本质要求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郑重宣示“双碳”目标,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新阶段。2023年,全国人大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以绿色为靓丽底色的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能源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5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约7.42亿千瓦,与2012年相比,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下降了13.2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了约8.8个百分点。产业优化升级积极推进,累计退出钢铁落后产能1.5亿吨以上,完成钢铁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1.34亿吨,压减粗钢产量超4000万吨,培育近5100家绿色工厂。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2012—2023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26.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超3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60%以上。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3年全国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89.4%,长江黄河干流的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
以绿色为鲜明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在绿色转型强劲需求带动下,我国相关行业创新能力和产业实力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产销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销量占全球近65%。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和最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产业链,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首位,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的产量在全球占比均达到80%以上,2023年量产先进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5.5%;风电机组制造产能占全球六成,全球前10家风电整机企业中有6家中国企业,主要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95%。第三代核电项目顺利推进,AP1000、“华龙一号”首堆并网发电。建成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和泰州煤电50万吨碳捕集项目,主要工艺和设备实现国产化。
二、“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论断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不仅造成了社会危机,也带来了资源环境问题。马克思认为,“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支撑人类文明进入生态文明新阶段,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这一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重大论断,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生态观又一重大理论创新,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这一重大论断表明,绿色是新质生产力自身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这充分说明,新质生产力必须也必然具备绿色的特征。如果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或组织模式,在提高产出的同时,在全生命周期和全要素维度上增加了能源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影响,那它必然无法满足“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的要求,就不属于新质生产力。
这一重大论断表明,绿色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这充分说明,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绿色发展这一重大原则和根本导向,将绿色低碳要求贯穿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统筹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决不能回到追求粗放扩张、低效发展的老路上。
这一重大论断表明,绿色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这充分说明,发展以绿色为鲜明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治本之策。在现阶段,我国化石能源和传统产业占比仍较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必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变革发展动能、创新发展方式,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加快发展以绿色为鲜明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举措。当前,我国调结构、转方式、促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既要坚定不移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又不能忽视、放弃传统产业;既要鼓励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又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塑造竞争新优势,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202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达57.3亿吨标准煤,未来能源消耗量还将刚性增长,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足18%,石油、天然气严重依赖进口,保障能源安全面临较大压力。要加快能源领域科技创新,以更大力度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强化石能源深度脱碳技术的研发应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自给率,不断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
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全面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现由量变到质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面对全球性环境和气候危机,没有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我们要坚定落实“双碳”承诺,以自身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同时也要发挥自身优势,为全球提供清洁能源产品装备和可持续发展方案。
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点任务
2024年2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认真落实各项目标任务。
推动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将重点领域作为推动绿色转型的关键着力点,破解关键难题,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方面,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结合区域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产业结构方面,坚持做大增量、优化存量,扩大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强化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能源转型方面,坚持先立后破,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稳妥推进新旧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交通运输方面,加快构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改造,大力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城乡建设方面,完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系,推广绿色建筑,推进既有建筑和农房节能改造,稳妥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
着力抓好重点环节。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链条,抓好重点环节推动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加大节能降碳工作力度,推进能源、水资源、粮食、土地、矿产资源全链条节约,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促进消费转型,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加大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力度,推动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强化科技创新,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完善支持政策,建立健全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完善碳排放权交易、自愿减排交易、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加强务实合作,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
强化落实保障措施。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既要有系统谋划部署,也要有强有力的推进落实机制。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政同责,压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主体责任,将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扎扎实实落到实处。要强化法治保障,加快健全绿色转型有关法律法规,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引导全社会形成崇尚绿色低碳的新风尚。要开展评价考核,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对各地区开展考评,表彰先进、督促落后,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工作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司长)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2024年第3期)
》》》延伸阅读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责编:杨曦、章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