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1 19:36:46 来源: sp20241101
中新网 上海10月24日电(记者 缪璐 李佳佳)“上海自贸区这片改革试验田,没有现成经验可循,需先行先试,并形成可向全国复制推广的经验。可以说,上海自贸区实现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双向奔赴’。”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接受 中新网 记者专访时说。
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揭牌运行。十年间,上海自贸区创新体制机制,不仅向世界表达着中国积极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决心,也充分实践着中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前进方向。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上海自贸区如何实现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双向奔赴”?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区大胆试、大胆闯,打造了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生动样板。
实施全国首份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对境外投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上线全国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设第一个自由贸易账户……上海自贸区为国家推动高水平开放、与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衔接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是上海自贸区成立后推出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历经7次缩减,自贸区负面清单条目已由最初的190项缩减至现在的27项,制造业条目已经归零,服务业开放持续扩大。
为什么要经过7次“瘦身”,而不是一步到位?章玉贵指出,负面清单的设计要与当时社会的承受能力相匹配,负面清单肯定越短越好,但还涉及到压力测试,“也就是说很多改革如果一开始步子迈得太大,很容易水土不服,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监管跟不跟得上,产业能不能衔接。”
扩大开放的同时,上海自贸区也在苦修“内功”。十年间,上海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管理模式创新、运行机制优化、服务方式转变,打破部门职责和信息壁垒,以“有为政府”实现“有效市场”,不断优化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上海市浦东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就曾见证一个个革新的故事。在这里,率先试点“一窗受理、分类审批、一口发证”的综合服务模式;先行先试“先照(营业执照)后证(经营许可证)”“证照分离”“一业一证”和文体旅“一证通”等制度;通过数字化手段,接连出台“智能帮办”“直达帮办”“免申即办”等便民利企措施。
据上海海关副关长张翼介绍,十年来,上海海关在提升通关效能、深化功能拓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先后推出“批次进出、集中申报”“期货保税交割”“保税展示交易”等68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其中33项已在全国复制推广。
数据显示,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中,源自上海自贸区首创或同步先行先试的事项有145项,占比接近一半。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赵蓓文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探索的地方创新实践,为中国制度型开放的体制机制创新铺路架桥,为积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添砖加瓦。通过自贸区探索改革开放的“中国道路”,是中国对标国际标准,以开放倒逼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
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章玉贵指出,上海自贸区的开放还要更进一步。“尤其是加强对国际先进技术和制造业的开放,要紧跟全球产业和技术的变迁,甚至要超前布局。这也意味着,需求侧搭配供给侧的改革要继续深入,上海的法制、管理和规制也要进一步与国际标准进行有效对接。”(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