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1:24:19 来源: sp20241105
中新网 西宁7月5日电 题:青海防灾减灾“小窍门” 力保汛期民众“大安全”
作者 李隽
夏日雨后,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山乡,刘家沟村支部书记吴智中来到村民周有菊家院外。
在查看屋后陡峭的山崖和安装在山坡上的山体位移监测站的普适性监测点后,吴智中才放下心来,走进周有菊家询问情况:“这几天雨水多,家里的院墙没出现啥问题吧?”
图为吴智中(中)拿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避险明白卡》给周有菊(右一)看。李隽 摄吴智中拿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避险明白卡》给周有菊看,他说:“你们家位于滑坡体中前缘,地震、强降雨、不合理开挖都会让后山滑坡,一旦有情况就赶紧往村广场的安置点跑,有啥事情就赶紧给我打电话,微信群里喊也成。”
院外的村道上,互助县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和西山乡政府乡长孙树明正在查看村里各处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具体情况。
孙树明介绍:“我们对各村山洪灾害易发地段及2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重点排查与登记,时常对居住于危险地段的农户针对性地进行防汛及地质灾害安全知识培训,设置危险警示牌、应急避险场所标识牌,发放山洪灾害避险明白卡等。保证各类防汛物资充足到位,并做到专库存放、专人保管,确保如遇灾情及时高效调拨到位。”
图为县乡村三级相关工作人员查看应急避险警示牌。李隽 摄青海省海东市地处内陆属干旱性气候,地形多为山区,暴雨、冰雹、雪灾、干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根据预警预报信息,海东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迅速启动“叫醒、叫应”两个机制,紧盯“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到哪、如何管”五个关键,及时组织基层党员、驻村干部、民兵、志愿者等力量,“一对一”帮扶民众应急转移避险。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岳峰村,“应急明白人”石炳寿穿着印有“海北应急”的藏青色外套,在村里走访查看:“现在是汛期了,安全防范特别重要。有啥紧急情况,我就要提前通知大家,做好准备。”
石炳寿快步走在村道上,看看这家的院墙,看看那家的电线。“最近我天天都要去村民家走访,看房屋、看棚圈,给大家做防汛、防雷电的宣传,发放安全防范告知书。昨天刚去了吴君安家,他们家的住房长久不住人,围墙有裂口,遇到下雨天会有危险。今天我去他隔壁家看看,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他说。
今年4月,青海省海北州先行先试,优化整合村警、生态管护员、网格员等基层力量,率先在青海省探索组建培育基层“应急明白人”队伍。
图为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西山乡应急物资储备库一角。李隽 摄“我们探索建立全州30个乡镇应急办全覆盖,214个行政村、28个社区及青海湖农场、浩门农场等行政区划和矿山、危化企业全部配备应急明白人,常态化构建‘十分钟’应急响应圈,确保各类预警信息‘县乡五分钟、村户十分钟’全部叫应到位,提升了一线灾害防治水平和基层民众自救互救能力。”海北州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韩虎山说。
今年,青海省健全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完善联合会商研判、风险识别防控等机制,对不放心、不托底的区域部位持续开展常态化排查,持续推动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提升房屋等设施设防水平,加强防灾避险科普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该省严格落实高等级预警联合值守制度,强化“叫醒”“叫应”机制,特别是深夜强降雨、地震期间,确保既“叫醒”、又“回应”,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防止人员伤亡。同时,青海省不断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优化救援装备配备,压实基层应急物资储备责任,加强预案编制管理和应急演练,提升救灾救援水平。(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