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画|燕子窠:“科特派”赋能“古智慧”

发布时间:2024-11-19 03:24:23 来源: sp20241119

图为福建省武夷山市燕子窠生态茶园示范基地 张竞壹 摄

  光明网讯 “头戴帽、脚穿鞋、腰系带的种植模式是古人教给我们的种茶智慧,科技特派员则教会我们种植更加绿色、优质的生态茶。”燕子窠生态茶园工作人员这样介绍。早在90年代,南平市党委和政府为探索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派出第一批科技特派员,形成了科技干部交流制度的创新实践。近年来,在“科特派”团队指导下,燕子窠茶园突出生态种植,提高茶叶品质,带动茶农增收,茶产业成为武夷山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燕子窠生态茶园视察时指出,“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从“小茶叶”变身“大茶业”,武夷山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厚植于科技沃土中。2016年,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面对“保护与发展”矛盾,廖红教授科特派团队探索优质安全高效的生态茶园之路,构建了“夏种大豆、冬种油菜”的间作绿色栽培模式。“每年冬天种下油菜花,4月开始采摘春茶,5月种植大豆,8月豆子熟了便就地把它埋进土壤。”工作人员解释,种植大豆可以通过大豆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态氮元素,转变为可被茶树吸收和利用的氮肥,油菜开花后就地回田,可以补给土壤磷和钾。“有机肥+绿肥”的轮作模式不仅提高了茶叶的产量,还丰富了茶叶的质感,茶叶口感更甜、更香,茶水耐泡度提高,同时推动了绿色生态发展。

  越来越多的“茶科技”正成为激活武夷万重茶山的“新密码”。近年来,生态茶园里也开始有小型气象监测站等智慧监测设备投入使用,能够对茶园进行智慧管理。设备上的探头能够检测土壤的温湿度、pH值、天气预报等数据信息,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展示到用户的手机上。“现在很高科技,根本用不着你现场来看是否下雨,直接在手机上就能操作,很方便。”工作人员说。

  燕子窠的茶山背靠白云岩西鹿高耸的风化崖壁,怪石突生,还种植着许多树木。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头戴帽、脚穿鞋、腰系带的种植模式”,即在茶园地形最高处、外围四周和有害性风口设置防护林,以高大常绿乔木为主林带,两侧配以灌木,在园内的道路、水沟两旁种植行道树,园中适当套种遮阴树。“最初是古人的经验与智慧教会我们如何种茶。”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有树的地方就有很多鸟类,万一茶园受到病虫害,不仅以鸟类治虫,还可以通过树木隔离的方式,防止其他茶园受到影响。”而如今,“科特派”赋能“古智慧”,生态茶种植技术正在被大力推广,“一直在推广。”(张竞壹)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