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21:00:38 来源: sp20241124
“五一”假期,游客在北京天坛公园内游览。新华社发
外国游客在浙江省杭州市塘栖镇泰山村共富工坊的樱桃园里采摘樱桃。新华社发
入境游客在上海豫园商圈观光。新华社发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入境游掀起热潮,无论是知名景区还是街头小巷,无不活跃着外国游客的身影。来自世界各地的他们,或游览名山大川,或体验传统文化,或品尝中国美食,充分感受中华大地的风土人情和独特魅力。
随着近期国际旅游市场复苏,更多国际航线恢复,中国与多国免签政策及各项便利化举措落地,境外游客来华旅游的热度持续攀升。文旅部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入出境游客合计达367.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77.5万人次。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外国人来华数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超3倍,以旅游观光最多,占到三成以上。面对快速增长的入境游需求,旅游行业是否做好了准备?如何进一步优化旅游服务、丰富产品供给,为外国游客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旅游环境?
入境游持续火热 市场前景可期
“我们来中国旅游,就是为了感受中国的厚重历史文化,西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还去了上海和苏州,既古老又现代的中国给我们很多惊喜。”在西安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几名德国游客身着汉服,兴奋地分享此次中国之旅的感受。他们说,自去年12月中国对德国试行15天免签政策后,他们就开始计划这次旅程,手续方便,旅途也舒心。
“近期入境游客多了起来,我们也越来越忙,今年我们旅行社每个月接待的入境游团队差不多有六七十个。”四川成都一家旅行社的双语导游孙庭告诉记者,近期双语导游、小语种导游供不应求,4月以来,他几乎没有休息。
入境游火热,与近期中国出台的多国免签政策密不可分。去年12月,中国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个国家试行免签政策。今年3月,中国又进一步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6国试行免签政策。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一系列提升入境游便利水平的措施落地,释放出中国进一步开放旅游市场的积极信号,入境游市场日渐回暖。
“今年,我们接待了来自俄罗斯、意大利、澳大利亚、泰国、厄瓜多尔等国的入境游客。”途牛北京随往国际旅行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故宫、天坛、恭王府、雍和宫、慕田峪长城是外国游客热衷的打卡地,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听京剧、购买脸谱等特色文创产品,是外国游客体验京味文化的重要内容。
“我们1-4月接待入境游客近35000人,同比增长10倍以上。”中青旅首席品牌官徐晓磊告诉记者,“得益于免签政策,我们接待的入境游客里有不少德国游客,入境旅游团主要参加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一地游或体验需乘坐中国高铁的多省市特色游,国际邮轮团也很受欢迎。同时,入境游客源更多样,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为代表的市场客源增长迅速。”
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05%,中国单方面免签的12国及相互免签的新加坡、泰国,累计入境游客同比增长约2.5倍。携程旅行相关负责人说,“五一”假期,秦始皇陵兵马俑、沙坡头等600多个景区受到外国游客欢迎,在线预约购票火热,入境门票订单同比增长12倍,入境游热门景点主要是历史博物馆、主题乐园、地标建筑,以及海南三亚直升机低空飞行体验等新项目。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杨劲松认为,免签政策减少了外国入境游客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有利于提高国外游客来华旅游意愿。随着更多利好政策落地,入境游市场前景可期。
提升服务通堵点 营造便利化旅游环境
入境游客数量攀升,对旅游行业的服务接待能力也是一次考验。面对大量外国游客,各地针对外籍人士的生活习惯和旅行需求,在入境、出行、住宿、游览、购物、支付等环节着力破解难点堵点,不断推出相关举措,营造更加便利的旅游环境。
近日,三百多名来自德国的游客来到北京天坛公园,感受古风古韵,欣赏美好风光。“为迎接外国游客,我们加强服务保障,线上购票平台设置了护照、永久居留证等专用通道,为外国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旅游服务。”天坛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当前,一些景点园区预约规则复杂、消费环境不佳等是外国游客反映较多的问题。此外,我国移动支付业务普及率越来越高,相比之下,有些国家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尚未普及,外国游客在中国使用传统支付方式不够便捷。
对此,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提出多项任务——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食、住、行、游、购、娱、医”等场景银行卡支付需求;坚持现金兜底定位,不断提升现金收付和外币兑换服务水平;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更好保障消费者支付选择权,规模以上的大型商圈、旅游景区、文娱场所、酒店、医院等重点场所必须支持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样化支付方式等。
记者了解到,今年一季度,上海已部署外卡POS机超4.5万台,核心商圈、机场码头、地铁车站、三星级以上饭店、3A级以上景区等实现外卡POS机全覆盖,同时优化了外卡自助取现、外卡内绑和投放零钱包等服务;上海A级景区和一级博物馆购票系统均设置外国人护照及永居证选项。深圳推动多家五星级酒店新增外币兑换服务点和外币ATM机,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历史民俗馆入驻商户已完成境内外银行卡受理全覆盖。
“这些举措打通了长期以来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重大堵点、痛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指出,下一步,应进一步探索多层次的入境免签政策,并将优化入境游客在华旅游的语言环境尤其是标识标牌系统的语言作为重点工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中心总规划师宁志中指出,要进一步提升游客入境后的旅游全过程服务便利化水平,包括交通、游览、住宿服务、网络预定、现场购票等多个方面。此外,还要促进旅游相关信息传播便利化,特别是气象、交通、游览点、食宿等各环节信息的语种类型、递送方式的有效性,同时加强旅行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服务。
产品供给“上新” 让游客看见大美中国
迎接八方来客,旅游行业正积极行动。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旅游行业从业者纷纷研究推出更适合外国游客的入境游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
尽管当前入境游复苏态势喜人,但仍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前几年疫情影响较大,当前入境游的供应链尚未完全恢复,如相关业务产品供给不足、语言人才流失等,对入境游接待能力造成一定影响。
这些问题同时意味着机遇和挑战。除了提升支付、预约等方面的服务保障水平,如何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也是当前旅游市场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丰富多元的文化遗产、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对境外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冰雪旅游、赏花游、夜间文旅、城市漫步等旅游业态不断涌现,各地文旅火热“出圈”,为入境游产品开发提供了思路。
“入境游快速发展,对旅游目的地建设与服务提出要求,各地要加快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完善国际化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入境游回暖也给行业主体的游览服务产品开发能力带来挑战,各类行业主体要深入研发充分体现地域自然风情、历史文化特色的游览线路和产品服务,彰显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宁志中指出。
近期,海南发布六大主题、12条线路的入境游产品,其中包含民俗风情、骑行康养等多种类型,进一步提升了海南旅游品牌的海外影响力和吸引力。山东威海针对韩国、俄罗斯等重要客源国家的游客需求,推出沙滩休闲、海岛体验、温泉康体、青少年游学等入境游精品,为游客提供多元选择。河南推进“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国际化品牌建设,开展体系化国际推广活动,打造文化出海品牌,搭建入境游合作体系。
旅游行业从业者也持续“上新”入境游产品,积极迎接变化与机遇。“我们正加强产品研发,努力推出更多既蕴含中国特色文化,又符合外国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将中国的大好河山、传统文化、新时代建设成果等融入旅游产品中,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徐晓磊表示。
厉新建认为,以往,入境游在资源的产品化、业态的新潮化、玩法的多元化等方面存在不足。对此,要重视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及独具地方特色、充满烟火气的文旅融合产品的开发,尤其是要围绕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开发系列产品。要重视邮轮旅游、户外徒步等在国外具有高市场认可度的产品的开发,加大相关配套设施供给。要进一步优化旅游投资发展环境、提升旅游产品开发能力,以优质多元的产品供给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提升入境旅游品质。
(本报记者 鲁元珍 殷泽昊)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