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2 00:27:33 来源: sp20250102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生产“飞机棉”、接入“车路云网图”、试管苗组培快繁……炎热的重庆,无论是园区的实验室里,还是田间的基地上,都是一片火热的忙碌景象。在创新驱动下,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重庆造”产品不断问世,一个个新场景新应用不断涌现。
重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大做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1.改造升级 传统产业焕发新机
“采用新技术后,我们的产品深受市场青睐,技改红利也将通过产业链传导到更多下游企业。”在市场考察一番回到黔江后,重庆三磊玻纤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刘大伟心里更踏实了。
“我们组织研发人员、质量检测人员和生产线工艺员一起升级改造拳头产品,每年投入研发费用超过1900万元,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开展技术攻关,如今生产成本降低3%左右,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公司还要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三磊玻纤公司负责人洪江波告诉记者。
花了两年时间,重庆开拓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在綦江建成全国首条卫星能源系统组件全自动化生产线,采用热真空试验、振动试验等多道严苛的检测手段,让卫星能源系统组件能够适应严酷的太空环境。原来用手工生产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只需两周即可完成,生产成本下降了三成,产品缺陷率和废品率大幅降低。自2021年投产以来,开拓卫星已为40多颗低轨商业卫星提供了在太空中翱翔的“翅膀”。2023年,公司能源系统部组件已经伴随近30颗卫星踏上“星征程”。
技术革新不仅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发展,还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
近段时间,在巫溪县文峰镇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的无菌车间,技术人员正对马铃薯试管苗进行扩繁作业。“原原种即马铃薯‘种子的种子’,是脱毒试管苗最初产生的种薯。”巫溪县薯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梁峰铭告诉记者,预计下半年生产马铃薯原原种400万粒。
作为重庆马铃薯主产区,巫溪推进马铃薯原原种脱毒技术攻关,在马铃薯新品种育种、病毒检测、试管苗组培快繁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如今,年产值近10亿元的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壮大地方经济的第一产业。
炎炎烈日,在彭水县乔梓乡长寿村,一片绿荫中的厂房显得格外宁静。走进生产车间,只见传送带上一个个铝罐“不老泉”在喷淋的水雾中“冲着凉”。
“不要碰哟,这时的罐子还很烫手。”企业负责人林榜建叮嘱记者,这些铝罐表面温度有90多度,要通过10多个检测窗口,再经过传送带喷淋降温后,才能进行包装打包。
如今,重庆阿依达太极泉水股份有限公司年产能超1亿罐,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累计实现产值超过10亿元。“正是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包装饮用水终端热灭菌等新工艺得以实施,才使企业产品身价倍增,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林榜建说。
2.科技创新 打破垄断填补空白
“除了日常在建筑墙体、无尘空调中应用外,‘飞机棉’这一材料,也应用在我们的国产大飞机隔音隔热棉以及核工业空气过滤器上。从高品质生活的实现到尖端工业上的应用,都有它的一席之地。”再升科技副总裁杨金明说。
2023年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早在2021年便与中国商飞签下“飞机棉”常年配套协议的再升科技也一举成名。作为国内唯一、全球第3家能够批量生产“飞机棉”的企业,再升科技在过滤技术、分离技术、防护防化技术、航空材料、节能储能技术、复合材料技术、PTFE膜材料方向开展了大量攻关研究,让重庆制造的“飞机棉”走出了实验室,最终飞上了蓝天。这一创新产品的落地,不仅顺利推动“飞机棉”国产化,更填补了国内行业领域的空白。
在巴南重庆国际生物城,智翔金泰的无菌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用显微镜观察器皿中的液体,企业自主研发的银屑病新药将于近期获批上市,有望成为银屑病治疗领域首个国产白介素17A靶点的单抗药物,填补国内银屑病生物治疗领域的空白;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国际首个模拟抗原乙肝疫苗,已在国内29家临床中心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同期申报美国FDAⅢ期临床……越来越多的优质创新药加快研发及产业化,正逐步填补国内医药产业的空白。
“公司同时按照中国、美国和欧盟GMP标准,已在重庆国际生物城建成生产规模达24400升、位居全国前列的抗体产业化基地,将为产品上市提供充足产能保障。”智翔金泰公司负责人常志远指着生产线告诉记者,这里大量运用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覆盖全流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为患者提供质量安全、成本可控的创新生物药,未来将供应到全球市场。
在创新引领下,科技成果加速涌现。作为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的“排头兵”,重庆国际生物城已聚集生物医药项目130余个,在研创新药物达57个、进入临床25个、Ⅲ期临床10个,构建起全链条产业生态系统。
走进位于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片区)的重庆三峡电线电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种线缆车间,热浪扑面而来,十多台自动化绞线设备正满负荷运行,叉车来回穿梭运送一卷卷电缆。
“这是我们的拳头产品——云母带矿物绝缘波纹铜护套电缆,拥有多项黑科技。自上市以来,该电缆订单超5亿元。”三峡电缆负责人何耀威向记者提起这款“烧不着的电缆”,口中满是自豪。
“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公司成功实现异型单丝绞合导体工艺革新,实现了国际最先进电线电缆导体制造工艺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电缆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局面。”何耀威说。
3.“软硬”协同 产业集群聚合发展
转向、稳当跟车、等红灯、主动避让行人……近日,在科学城高新区金凤城市中心,重庆首批采用“车路云网图”协同技术的智能驾驶小车正在稳定运行,显示出高度的智能化和自主性特征。
这是继自动驾驶巴士后,科学城在自动驾驶接驳场景的又一探索——科学谷数智科创园中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正将未来场景变成现实。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仅小车安装了摄像头、雷达以及通信设备,路侧端也配备了相应的通信设备、摄像头和雷达。此外,在路边一个灰色箱子里安装了边缘计算单元。在看不见的云端,还有一个大脑级别的控制中心。
“车辆和路测设备能够实时采集路况信息,通过边缘计算单元进行处理后,将实时信息直接反馈给车辆。如遇交通拥堵等情况,云端则会综合路况信息,计算后反馈给车辆。”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能体验到具有“老司机”驾驶水平的网联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服务,得益于“车路云一体化”方案实现了场景化智能运行——“车、路、云、网、图”五个板块的完美协同,有效弥补了单车智能在特定场景下的应对不足,提升了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2023年,重庆规划布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即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3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6个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以及18个“新星”产业集群。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居于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之首。
“我们打造了覆盖科学城超200公里城市智能道路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科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建立起的云控基础平台和9个生态共建的网联应用平台,成功接入各类网联车辆超千辆,成为全国首个可为全类型车辆赋能的示范区。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也是科学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产业。2023年,科学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近150亿元。
作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重庆实施创新链、产业链“集优聚强、聚链延链”战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涪陵作为重庆市工业强区和材料产业第一大区,其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入选重庆市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近年来,涪陵谋划了化工新材料、动力电池材料和汽车轻量化材料、前沿新材料3大产业赛道,布局聚氨酯树脂、氨纶、轻合金汽车零部件材料等11条产业链,突出白涛新材料科技城、涪陵高新区、临港经济区3大组团,打造先进材料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2023年,全区材料产业产值达1204亿元,成为重庆首个材料产业产值超千亿元的区县,成功创建高性能塑料及树脂制造国家级新兴产业集群,建成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大的单体氨纶生产基地。
在重庆,一大批未来技术及产品连点成线、织线成面,正逐步形成完整产业链。两江新区构建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100多家,产业规模超35亿元,基本形成了卫星互联网上下游产业链聚合发展态势。
如今,不断取得突破的新技术新产品,加速推动重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记者 李宏 张国圣 黄汉鑫)
(责编:温璐、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