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6:58:43 来源: sp20241123
中新社 南阳8月5日电 题:中国玉雕之乡:不产玉的小镇变身“天下玉源”
作者 郭晖 阚力
“这个菩萨玉雕是青海料。”在豫南小镇石佛寺的玉之友商场,彭姜接过商贩递来的玉雕吊坠,拿起游标卡尺量了量厚度,又用专业手电筒照了照通透度,便开口询价,“这料子干净,多少钱?”“2000元(人民币,下同)”,“2000贵了,800”,“成交”。
彭姜是石佛寺的一名网络主播,主要工作是帮助直播间的粉丝挑选和代购玉制品。石佛寺所在的南阳市镇平县,是中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之一,被称为“中国玉雕之乡”。
7月25日,河南镇平的一个玉器早市,网络主播们正在询价。 郭晖 摄在这里,像彭姜一样的网络主播还有很多。他们之所以聚集于此,是因为“走进石佛寺,就走进了‘天下玉源’”。从俄罗斯玉料、巴西玛瑙、阿富汗白玉、缅甸翡翠到新疆原石、青海料、独山玉、昆仑玉,从老客喜欢的和田玉到新手爱戴的南红玛瑙,从街边的摊位到商场里的柜台,在石佛寺,触目皆是玉,品类繁多,价位多样。
不过,这座藏于豫南的小镇,本土并不产玉。史料记载,其玉雕产业“始于夏商、兴于汉唐、精于明清、盛于当今”。相传,流经此地的赵河里有一种硬度很高的河沙,而石佛寺先人正是用这种河沙来“攻玉”。到了现代,人工合成的高硬度材料早已取代河沙作为磨料,但历史渊源所形成的玉雕加工市场并没有萎缩,反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玉器需求的增加而发展壮大。
有了如此积淀,镇平官方亦持续为“天下玉源”建设垫石铺路,成立了玉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组建了玉石原料进出口贸易公司,与南阳海关、综合保税区合作制定优惠政策,保障海内外玉石资源通畅进入当地玉雕市场。
伴随产业发展,集聚效应逐渐凸显。返乡就业创业者越来越多,镇上的外地面孔大幅增加,热闹的玉器早市成为一大盛景。
老毕庄村是镇平县50个玉雕专业村之一,村里有沿赵河而设的玉雕特色市场——新村早市。在早市摆摊的张瑞莉,之前在南京打工,发现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后,便举家返乡;玉雕师赵合从苏州学成归来后,在石佛寺开了一家工作室,有二十多位玉雕工匠及学徒,每月仅工资流水就有十几万元。
在镇平,许多人有这样的返乡故事。对于回流人才,当地政府主动接洽,并提供购房、入学等优惠政策。
7月24日,河南镇平石佛寺,玉雕师赵合(左)在指导学徒雕玉。 郭晖 摄镇平县户籍人口110万,从事玉雕相关产业的就有40万人。除了“在家门口把钱赚了”的本地人,还有很多外来人口。以老毕庄村为例,该村户籍人口仅4010人,外来人口超过14000人。
“没有一个产业是可以孤立存在的”,当地业者表示,玉雕产业给石佛寺带来的不只是“天下玉源”,更是以一条产业链撬动多行业发展,比如电商直播、餐饮服务,甚至快递行业,从而带动人群就业,带来人气聚集、商气繁茂。
走在石佛寺街头,瑞幸、德克士、蜜雪冰城等连锁品牌比比皆是,北京烤鸭、新疆特色餐厅、广式烧腊等满足着四方来客的味蕾。
在镇上的一家咖啡店,除了河南话,还能听到吴侬软语、东北话、粤语。虽然口音天南海北,但讨论的内容都聚焦玉雕交易。“这个好卖的呀,待会发到粉丝群里”,来自苏州的小邱和同伴商量着。在他们看来,玉雕品种超5000个的镇平,能提供充足的品类空间和价格优势。
镇平官方数据显示,该县玉雕加工遍布全县16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实现年产值400亿元,年销售额500亿元。目前,当地已提出建设“全球玉文化消费中心”、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