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12:37:15 来源: sp20241116
核心阅读
202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突出成效。今年前两个月,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改善,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我们要增强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今年前两个月,随着宏观组合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我国经济内生动能继续修复,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改善。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绩,增强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善作善成,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增速位居全球前列。高质量发展是“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必须要有一定的增长速度作支撑。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今年1—2月,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加上春节假期的有力带动,国民经济起步平稳、稳中有升。内需对增长的驱动力明显增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一方面,消费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得益于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推动消费提质升级。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零售额分别增长7.2%、20.0%,国内居民出游总花费同比增长140.3%;今年1—2月,服务零售额增长12.3%,为消费需求扩大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投资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0%;今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2%。分领域看,2023年,居民消费驱动住宿和餐饮业民间投资较快增长;制造业盈利改善、转型升级加快,带动制造业投资增长6.5%。今年1—2月,制造业投资增长9.4%,比上年全年加快2.9个百分点。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升级稳步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2023年,我国农业平稳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1%。工业生产明显加快,2023年超六成行业和产品产量增长,带动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7%,较2022年增速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稳步推进,发展优势更加巩固;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接近五成;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电池、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30.3%、22.8%、23.3%。今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消费品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回升。服务业快速恢复,202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比2022年增速加快3.5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六成。其中,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步伐加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9%、9.3%,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7.7%,电子商务交易额近47万亿元。今年1—2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10.4%、7.1%,现代服务业发展向好。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果丰硕。科技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2023年,我国科技研发投入较快增长,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3.3万亿元,增长8.1%,其中基础研究经费增长9.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升至2.64%,再创历史新高。快速增长的研发经费投入推动我国企业、科研机构的研发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驶入“快车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效明显。截至2023年末,我国有效发明专利499.1万件,较2022年末增长18.5%。一些前沿领域国产替代和重大技术应用取得重要突破,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成功构建,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迎来重大突破。一批国产重大技术投入产业化商业化应用,C919大飞机正式商业运营,第四代核电站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投入商业运行。科技成果产业化持续加强。截至2023年末,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累计设立36只子基金,资金总规模624亿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1606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达2376家。北京证券交易所2023年新增上市公司77家,公开发行融资146.28亿元。
高水平开放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形成458项合作成果。相关成果持续落实落地,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更加紧密。2023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增长2.8%,占进出口总额比重升至46.6%。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大幅增长28.4%。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出口顶住全球需求不足和2022年高基数效应等因素影响,2023年增长0.6%,表现好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产业链长、附加值较高的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的比重达到64.6%,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1—2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7%,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0.3%,进口同比增长6.7%。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明显提升,2023年出口汽车(包括底盘)522万辆,我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今年1—2月,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1.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1%。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推进,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举措被不断清理,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2023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3%,占进出口总额比重升至53.5%;今年1—2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7.7%,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4.6%。
经济安全保障不断巩固,重点领域风险隐患稳步化解。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2023年,我国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夯实。面对洪涝灾害等极端天气,全国粮食产量仍实现“二十连丰”,达到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能源供应平稳有序。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增长4.2%,原煤产量达47.1亿吨,创历史新高。国内能源资源产量持续增加,原油产量站稳2亿吨大关,天然气产量2324.3亿立方米,迎峰度夏度冬的用能保障更有底气。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稳步提升。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稳步化解。各地“因城施策”不断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降低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稳住居民购房信心。
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3年,全国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5.5%,均超额完成年初目标。植被面积稳步增长,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00万公顷,较2022年增加17万公顷。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加快形成。全年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分别增长16.2%、36.7%,快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5.2%的增速水平。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26.4%,上升0.4个百分点,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2%。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后,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2年下降0.5%。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保障网进一步织密织牢。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2023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较2022年下降0.4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持续改善。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218元,增长6.3%,快于GDP增速。在此推动下,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17.6%,恩格尔系数从2022年的30.5%下降至29.8%,显示出居民高品质生活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教育、卫生、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变成现实。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升至91.8%,基础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升;2023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45万张,居民就医更有保障;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加1336万人、566万人、1054万人。
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短期问题、周期性因素和长期结构性矛盾叠加,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等困难挑战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制约,实现2024年主要发展预期目标仍需付出艰苦努力。要全面、客观、理性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深刻认识到这些困难挑战都是阶段性的。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累积增多。随着经济内生动能的逐步修复,人流、物流等要素流动更加活跃,经济循环逐步改善。
只要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发挥好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依靠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发展内生动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挑战,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8日 09 版)
(责编:岳弘彬、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