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间 文化韵味浓(解码·文化新地标)

发布时间:2024-12-01 03:11:56 来源: sp20241201

  浙江图书馆之江馆内读者正在阅读。   孙望皓摄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供图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景。   施 展摄

  核心阅读

  位于钱塘江畔的之江文化中心,是浙江省体量最大的现代复合文化综合体,聚合了浙江图书馆之江馆、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浙江文学馆和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之江文化中心在场馆设计、文化活动、业态融合等方面不断探索,打造集聚、共融的文化场馆,持续提升公共文化空间的吸引力。

  

  浙江杭州,钱塘江畔,一片传统“合院式”建筑群与远山相连,好似一幅江南人文山水画卷。这里便是之江文化中心,由浙江图书馆之江馆、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浙江文学馆和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务中心聚合而成。

  之江文化中心是浙江省体量最大的现代复合文化综合体,自2023年8月启用以来,在场馆设计、文化活动、业态融合等方面不断探索,打造集聚、共融的文化场馆,持续提升公共文化空间的吸引力。

  聚合四大场馆,一站式集纳文化资源

  周末,杭州市民吴女士带孩子到之江文化中心“打卡”体验,逛完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后,又来到隔壁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可看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值得静下心来慢慢探索,只来一趟根本不够。”在她看来,之江文化中心聚合了四大省级文化场馆,徜徉其中,可以感受各种文化形式的魅力。

  何为文化中心?从字面意思理解,它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用于呈现文化艺术作品的建筑群体。文化中心建设有不少成功实践,比如香港西九文化区由戏曲中心、艺术公园、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等多项文化艺术设施组成。之江文化中心有何特色?

  “我们希望通过打造文化空间,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范式。”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厅长陈广胜说,在同一个空间,可以读书、赏文物、看民间艺术,一站式集纳文化资源。

  对于之江文化中心而言,场馆集聚带来的不仅是空间上的聚合,更是文化资源、文化人才等多方面的交流与汇聚。

  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对此深有感触:“过去,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体量有限,10万余件珍贵藏品只能放在库房内,难以展出。”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是“四馆”中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一座,有专门的藏品技术保护专区,有实验室、修复室、文保处理室等近40间,还有专门为大型出土文物规划的前期处理室与冷冻脱水室……

  在浙江图书馆馆长胡海荣看来,浙江图书馆之江馆的启用,就是通过打造一座综合性、研究型、现代化的信息枢纽和区域图书馆网络中心,让资源更好地辐射出去,推动公共阅读更好惠及大众。

  丰富展陈方式,拉近与大众之间的距离

  参观者来到之江文化中心,看什么?步入其中,4个场馆以创新的展陈手段和新颖的表达方式,回应着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热切期待。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从规划到建设历时11年。”陈水华见证了新馆的从无到有。

  “以往我们逛博物馆,往往感觉空间大、展品少,新馆就是要打破这种观感。”他说,当下游客渴望沉浸式观展体验,因此,新馆在设计之初,就希望在展陈方式和内容上拉近与大众的距离。新馆推出通史类大展“浙江历史文化陈列”、5个学术类常设展览、9个人文类展览,构建起多维度文化内容。“多样化的展厅和全面的导览系统,让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可以收获知识,找到情感共鸣。”陈水华说。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通过“口传·印记”“手艺·生活”等五大板块,活态展示浙江非遗的独特风貌。观众沿着导览路线,可以参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统木船制造技艺1∶1还原定制的海船;“偶遇”木版水印技艺、锡雕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现场制作过程……“我们打造的是活态、流动、共享的场馆,希望能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多生命力。”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郭艺说。

  浙江图书馆之江馆和浙江文学馆,呈现出浓浓的书卷气。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楼含松参与了浙江文学馆的展陈策划。“以浙江文学馆的古代文学展厅为例,我们在展陈大纲设计上花费了许多心思。”楼含松介绍,展陈以重要作家、作品、文体、流派等展现浙江文学的主要成就,并打造具有沉浸式体验感的文学场景,用数字化手段丰富展陈空间。

  从建筑总体上看,4座场馆各自独立,如何通过设计语言,让之江文化中心更具整体性?该项目总设计师、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曹跃进说,打造出更友好、更舒适的文化空间,做好协同设计是重要一环。

  “按常规思路,公共服务中心一般设计成地面上的多层建筑,但我们把它布局在地下空间,连接4个场馆,分布文创、商业、会展、餐饮等业态,让参观者有了更便捷的体验。”曹跃进说,公共服务中心地下分布设有12个文化气息浓郁的下沉式庭院景观,能满足地下空间采光、通风等要求,地上设计为开放式城市文化景观公园,中间留出大片绿地供百姓休闲。

  持续探索运营,以人气流量汇聚文化能量

  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务中心里,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极具艺术范的市集摊位上,各类文创手作依次排开;艺展中心汇聚各种艺术展览、潮流IP展览,提供有关文学、艺术、文创、生活的全方位互动,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以文气聚人气,公共服务中心连通‘四馆’,实行文化‘空间+内容+产业’的融合运营模式。”浙江文化空间发展有限公司是公共服务中心的运营方,该公司营销策划部总监王雪介绍,围绕“逛文化市集,看艺术展览,买文创产品”3个方向,公共服务中心着力打造更友好、更舒适的文化空间。

  公共服务中心有一家名为“石空纪”的店铺,店内有可爱的动物模型、矿物化石、文创饰品等。该店铺负责人韩超介绍,从意向洽谈到决定进驻,前后不到两个月,“在此过程中,公共服务中心提供了很多帮助”。

  “我们是一家提供自然探索和户外活动体验的机构。入驻后我们也在思考,如何与‘四馆’展开合作。”韩超说,希望能在内容、设计、功能等方面与其资源相融合,为市民、游客带来新体验。

  “在重要时间节点,我们会举办相关主题市集。”王雪说,公共服务中心聚焦传统非遗文化和青年文创艺术两大方向,根据每期市集主题对摊主进行招募,除了汇集更多文化资源,也希望为非遗文化和年轻从业者提供展示舞台,激发更多文化创意。

  如何避免文化场所徒具形式,缺少内容与吸引力?在王雪看来,公共文化空间运营得好不好,关键看人气、长远看文气。

  对此,之江文化中心持续探索,通过开放活动、开放主题、开放空间,以人气流量汇聚文化能量,既满足多元文化消费,又做到有人情、有温度,从而实现人气与文气同频共振,提升公共文化空间的吸引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7日 11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