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8 01:44:30 来源: sp20241218
上海市普陀区通过运用AI智能派单技术,有效为基层减负增效;深圳市益田社区开设数字健康食堂,为居民提供智能营养搭配的普惠性餐食服务;京雄高速启动自动驾驶测试示范项目,108公里的自动驾驶专用车道已具备测试基础……近段时间的实践表明,数字化浪潮中,智慧城市建设正乘着新质生产力的东风,实现跨越式发展。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城市作为数字中国建设载体,其与新质生产力的结合,已成为新时期智慧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方向。同时,引领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全域数字化转型新时代。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速演进与升级,我国正迅速步入一个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数字时代。”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智慧低碳发展部副主任吴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网上服务大厅、一站式政务审批等“互联网+政务”应用的广泛普及,以及线上线下融合创新的“最多跑一次”“粤省事”等便民服务举措,不断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记者观察到,自2014年国家发布《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多部门的协同努力下和地方的创新实践中取得了新成就,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成果相继涌现。
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该文件围绕总体要求、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等五个方面,着力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与以往的智慧城市建设要求相比,《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适数化改革的任务举措。这标志着数字时代城市全要素、全过程的深刻转型,同时也意味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全面重塑。
“城市智慧化发展与数字化转型之间存在着协同发展、相辅相成紧密共生关系。”吴斌进一步阐述,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驱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引擎,通过智慧服务与数字产品的全面融入,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了强大赋能;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则为产业集聚和数字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场景,为数字新产品、新技术的集成创新与落地应用搭建了重要的验证与推广平台。
根据《指导意见》,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将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宜居、韧性、各具特色的智慧城市;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将全面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全面提升,涌现一批在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在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取得阶段性突破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实现这一目标,吴斌提出了四个重点发力方向: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分级分类推进;二是重构体系架构,增强数字赋能;三是强化产城融合,丰富数字场景;四是创新管理机制,释放数据价值。
(责编:乔业琼、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