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文物|“以新换旧” 救回来的文物

发布时间:2024-11-18 08:15:06 来源: sp20241118

有那么一些文物,穿越时空与今人相遇,却能莫名戳中我们的心。来自5000年前的“小猪”,造型呆萌可爱;羞于张口却不得不借裤子穿,是古人的“囧”;魏晋时期墓葬出土的画作,仿佛着急交作业一般略显“草率”……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有记录,也有实证。博物馆如同“时光机”,连接着过去和现在。一起来博物馆看有趣的文物吧!与祖先的审美同频共振,你骨子里传统文化的DNA,是不是已经蠢蠢欲动了?

珍贵瓷器穿越千年,刚一“问世”却被用作饭碗。老馆长慧眼识珠,“以新换旧”将文物妥善保管——这段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发生在定窑白釉葵口“新官”款碗上。

定州博物馆“天下大白”展厅。人民网记者 周博摄

定州博物馆“天下大白”展厅。人民网记者 周博摄

定窑白釉葵口“新官”款碗,碗足内刻有“新官”二字。人民网记者 周博摄

定窑白釉葵口“新官”款碗,碗足内刻有“新官”二字。人民网记者 周博摄

1960年8月,河北定县电器设备厂工人在定州贡院挖土时发现一个瓷坛,打开瓷坛后发现内有8个大碗。经过清洗,工人们每人分得一个用来盛饭。

讲述文物背后故事的展板。人民网记者 周博摄

讲述文物背后故事的展板。人民网记者 周博摄

定县博物馆工作人员闻讯赶来了解情况,经过仔细查看,确认工人手中的“饭碗”应为文物。时任定县博物馆馆长刘殿庚灵机一动买来几个新碗,将工人们手中的大碗换出。后来发现,其中有2个大碗碗足内刻有“新官”字样,定窑白釉葵口“新官”款碗就这样被保存了下来。

定窑白釉莲瓣纹“官”款碗。人民网记者 周博摄

定窑白釉莲瓣纹“官”款碗。人民网记者 周博摄

如今,在定州博物馆“天下大白”展厅内,可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物。足内刻行书“新官”款的大碗胎白质细,施釉均匀,洁白莹润,呈五曲花口式。大碗胎薄处仅2毫米,击之声音悦耳动听,完美体现了定瓷“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

定州博物馆“天下大白”展厅。人民网记者 周博摄

定州博物馆“天下大白”展厅。人民网记者 周博摄

定窑白釉葵口“新官”款碗。人民网记者 周博摄

定窑白釉葵口“新官”款碗。人民网记者 周博摄

据研究,唐末五代时期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义武军曾占据定州、易州、祁州等地。当时地处定州下辖曲阳县的定窑,自然受到义武军节度使管理,其产品除了满足本镇需要外,还可能承担着“上供”或“奉献”京师朝廷的重任。这些白釉碗就是当时定窑生产的优等产品。

定州博物馆。人民网记者 周博摄

定州博物馆。人民网记者 周博摄

定窑白釉碗的款识有“官”和“新官”之分,“新官”款瓷器出土数量较少,精美的完整器更是非常珍贵。这些款识很可能是新旧节度使更替现象在定窑瓷器上的体现,印证了定州地区的历史变迁。

人民网记者 周博摄影报道

策划:姚奕、常雪梅

记者:翁奇羽、王玉兴、郑昕桥、李志强、邵兰、李欣洋、周博

编辑:单芳、陈悦

海报:单芳

(责编:陈悦、刘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