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0:52:16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网 南宁9月21日电(黄令妍)2024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多年来,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平台,双方在教育、文化、健康等人文领域交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中国—东盟音乐周、中国—东盟电视周、中国—东盟旅游展等东博会框架下的活动,已成为密切双边人文交流的重要品牌,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9月19日,航拍东博会举办地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陈冠言 摄教育交流“结硕果”
刘清美是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印尼籍留学生,目前在中国学习铁道技术。留学一年多来,刘清美经常在社交媒体分享在中国的点点滴滴。“中国经济、科技发展迅速,尤其是铁道技术世界一流,很多印尼学生乐意来到中国、来到广西学习。”刘清美说。
近年来,在东博会等开放平台的带动下,越来越多东盟学生选择“留学中国”。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的老挝留学生乔月莹就读于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农业是老挝的经济支柱,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农业技术落后等问题,老挝部分地区的粮食生产尚未实现自给自足。今年刚毕业的她打算留在中国继续深造,未来把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回老挝。
不久前,乔月莹参加2024中国(广西)—东盟青年手拉手活动,作为“广西故事讲述官”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老中两国的农业交流和合作尽一份力。”
在东博会的推动下,目前中国已与东盟职业院校开展了至少70个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和2个教师联合培养项目,创办8个职业教育论坛,组成19个职业教育联盟。2023年底,首个“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中国—印度尼西亚智能运载装备现代工匠学院在印尼雅加达国立理工学院挂牌;中国—马来西亚铁路现代工匠学院在马来西亚关丹市揭牌,将服务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发展等需要,为当地培养铁路人才。
文化互鉴“连民心”
中国译制的《山海情》《琅琊榜》等优秀视听作品在东盟国家广受欢迎,从东盟引进的影片以及双方合作的节目、栏目也为中国观众带来了别样的视听享受。
今年9月10日,由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越南通信传媒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东盟视听周在广西南宁开幕。视听周也是东博会框架下重要的人文交流品牌活动。
越南通信传媒部副部长阮青林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本届视听周为推动区域内媒体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凸显了媒体在跨越鸿沟、互信互通、国际创新等方面的深远影响。越南将通过视听合作深化与中国的关系,强化民心相通纽带。
在今年的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上,东盟多国艺术家带来了越南嘲剧、泰国孔剧等精彩演出。越南手工藤编工艺品、缅甸漆器制作技艺、柬埔寨丝绸纺织技艺,中国赣南客家擂茶、西湖绸伞、雕花蜜饯……来自东盟国家和国内各地的非遗美食、手工艺品进驻非遗大集市,人气高涨。
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活动,每年均邀请包含东盟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艺术人才参与文化交流项目。
9月10日晚,第六届中国—东盟视听周在广西南宁开幕。图为中国东盟歌手“云合唱”。陈冠言 摄说走就走“增友谊”
近年来,在广西桂林举办的东博会旅游展加速复苏中国—东盟旅游线下交流,增进文化和旅游互联互通。东博会“魅力之城”展区,让民众“一站式”了解中国与东盟十国的风土人情。
地处中越边境的广西东兴市,是中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与越南芒街市一河之隔,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边关风情使东兴市成为中越旅客暑期跨境游的热门选择。“这几年东兴的旅游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通关也越来越便捷。假期很多越南家长也喜欢带孩子来中国旅游。”负责跨境短途旅游团的越南籍导游阮氏荷说。
我国过境免签政策正不断优化,自今年3月1日中泰互免签证协定生效以来,中国游客访泰热度持续攀升,助力泰国旅游业焕发生机与活力。文化游、民俗游等新兴中国旅游产品也受到越来越多泰国游客关注。
东博会秘书处秘书长韦朝晖表示,东博会将创新举办中国—东盟青年领军者成长计划等活动,持续深化双方人才培训、智库媒体等方面的人文交流,为推进区域一体化凝聚更大合力、注入持续动力。(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