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01:49:15 来源: sp20241230
中新社 杭州5月24日电 题:优人神鼓创始人刘若瑀:在中华文化土壤上前行会更快
作者 王题题
“对于文艺工作者而言,传统文化是创作的养分,站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上前行,会更快。”5月24日,台湾优人神鼓创始人刘若瑀接受 中新社 采访谈及文艺创作时如是说。
台湾优人神鼓创始人刘若瑀。(杭州剧院供图)成立于1988年的优人神鼓,是来自山林的“山中传奇”,在刘若瑀与音乐总监黄志群的联手耕耘下,坚持走出一条“道艺合一”的表演之路。
据悉,优人神鼓最初的表演,全程没有任何对话,是通过优人的肢体动作、舞蹈与打鼓融为一体,呈现出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诗意画面。
诞生于2017年的《墨具五色》,突破了优人神鼓以往的创作惯性,在视听感、科技感上全面升级,堪称是优人神鼓历年来最科技、最具色彩的作品。而即将在杭州剧院登场的新作《墨具五色2.0》,则在此前的深厚基础上又做出了重大改变。
这一改变,始于优人神鼓山上剧场的火灾。这场火灾让优人们停下了排练的脚步,开始更多地交流彼此的感受与心得。
“三十多年了,我还是第一次听他们说这么多话。”刘若瑀才发现,这些陪伴了她多年的优人,都有着许多她未曾了解的感悟。这也让她意识到,除了“领悟”,“交流”也格外重要。
因此,在《墨具五色2.0》中,优人神鼓融入了“台词”这一元素。经过三年多的磨合,优人们的台词与鼓点、音律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刘若瑀说,“这一改变是2.0版本最颠覆的地方。”它让每个演员都开口说话,展现出优人神鼓团体里思维的交互。在对话性的呈现上,除了运用舞台多媒体投放外,优人神鼓还融合了太极肢体呈现和台词,让每个篇章都有更具体的叙述。
演出剧照。(杭州剧院供图)然而,从没有旁白、对话的演出到如今人声与鼓声的结合,刘若瑀坦言,这对演员来说,调整的难度很大。“打鼓是有节奏的,过去的演出如果时长是101分钟,我们不会多一秒。”
但现在,念对白时速度快一点、声音响一点,相对应的鼓声都会改变。“鼓声、人声,在台上都是音乐,它们是一个整体,如何拿捏好,确实很难。”在刘若瑀看来,虽然演出形式有改变,但剧目内核、创办优人神鼓的初衷没有变。
在优人神鼓创立前,刘若瑀还是一名演员,后来师从波兰戏剧大师果托夫斯基。其间,果托夫斯基对她的一句评价之言,让刘若瑀不断地思考和追问:自己的“根”在哪里,自己是谁?带着师承的理念,刘若瑀回到台湾,创办了优人神鼓,在乡野民俗之中找寻文化的源头。
从1988年至今,优人神鼓已走过36个年头。36年来,在《时间之外》《勇者之剑》《听海之心》等作品中,刘若瑀不断探索传统文化的根源,也明白,对于文艺工作者而言,传统文化就是创作的养分,作为一名中国人,“要站在祖先的肩膀上往前走”。
而实践也证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所创作出的作品,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这从他们一次次在大陆的巡演中得以印证。
刘若瑀表示,此前在大陆的多次巡演,她感受到了大陆观众已经能够完全融入到优人神鼓创造的意境中,这让她感到很欣慰。(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