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场景越来越丰富

发布时间:2024-12-16 06:57:45 来源: sp20241216

  日常消费扫扫码,居家缴费动动手……网络支付已经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9.43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3176万人,占网民整体的87.5%。

  扫码买菜很省心

  扫码骑单车、买电影票、逛商场购物、家里缴煤气费……广州市一家企业的90后职员王伟打开一款移动支付应用的账单发现,自己大多数付款都是通过移动支付完成。“我已经很久没有掏钱包了。现在付款,总是习惯性地拿出手机扫一扫。”王伟说,以前大家AA制聚餐后常为凑零钱犯愁,如今只需打开微信发起群付款。

  不仅年轻人玩得溜,中老年人也喜欢用网络支付。北京市朝阳区的张师傅开了一家早餐店,每日天还没亮就起来准备早点。“现在大家都习惯了用微信或支付宝付钱。”张师傅一边讲,一边指了指门口贴的二维码。

  去菜市场买菜没带现金?“带手机了吧,扫码就行!”在北京市通州区一个农贸市场里,摆摊卖菜的陈阿姨说,“现在年轻人买菜都喜欢扫码,慢慢地我也学会了,收钱不用找零,快得很,多方便呀。”

  打开手机扫一扫,“嘀”的一声就完成了支付,这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操作。不仅如此,各种无人售货机、无人超市也层出不穷,移动支付的场景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

  如今,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数字人民币为促消费、扩内需发挥作用。

  “在北京就抢过好几次数字人民币消费券,没想到这次来浙江又抢到了。”在杭州市旅游的顾女士近日抽中了杭州“亚洲美食季”数字人民币餐饮专项消费券。“现在数字人民币消费券的优惠力度很大,这次抽中的杭州数字人民币餐饮专项消费券是满150元减50元,一家三口吃饭用了消费券,省不少。希望能用数字人民币的场景和城市越来越多。”顾女士说。

  业内人士认为,移动支付受青睐,得益于其操作简单便捷、无需带现金或银行卡的特点;同时,市场主体的优惠促销活动多、移动支付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等,对用户习惯的培养也起到重要作用。

  线上也能医保支付

  “医保支付也可以通过支付宝来操作。”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吴女士打开支付宝搜索“医保”。“最近去医院开药,缴费窗口排队人多,医院的护士引导我使用自助服务机,人脸识别可以认证,扫码就完成了支付,直接从医保账户支出了,特别省心。”吴女士说。

  “现在用手机小程序就能缴纳社保费,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专门跑一趟了!”在深圳市打工的小吴家乡在内蒙古,收到关于缴纳城乡居民医保的通知时,他只需要在手机上搜索“社保缴费”微信小程序,指尖轻点就能在异地快速完成缴费。

  各地公共服务部门通过在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应用上开设“窗口”,让群众不用跑腿或少跑腿,坐在家中也能缴费、办事。比如,移动支付平台积极配合各省市数字政务建设,开通“数字市民中心”,联合各地政府部门提供公安、公积金、医疗、环保、税务、民政、教育、交通出行等多种服务。

  安全风险要防范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大成说,移动支付操作便捷,没有时空限制,降低了交易成本和费用,为用户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大大提升交易效率,有效促成各类贸易,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网络支付普及度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的同时,与网站、APP、二维码等有关的支付安全事件也时有发生,且类型多样。有些钓鱼网站诱导输入个人信息,部分软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通免密支付,还有用户因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或点开不可靠的链接而中招。

  随着指纹、人脸等生物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个人隐私泄露成为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过程中较担心的安全隐患。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这些信息和数据缺乏足够保护而被盗用,后果不堪设想。在为移动支付带来便捷体验而叫好的同时,对其中潜在的不确定性风险也应有所警惕并采取防范措施。

  吴正丹

  (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