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业上减负 在育人上添彩

发布时间:2024-11-18 20:05:17 来源: sp20241118

原标题:在课业上减负 在育人上添彩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汨罗,素以诗人屈原扬名。20世纪80年代,湖南岳阳汨罗市率先提出“向应试教育开战,向素质教育进军”的口号,积极调整教育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被誉为“素质教育的发源地”,在全国产生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汨罗立足“教育是最持久的民生”,大力推行新时代素质教育改革,突出城乡优质均衡发展、学校生动活泼发展、教师职业幸福发展、学生“五育”融合发展、教育评价科学发展等“五个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素质教育新生态。

1.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新一中、新气象,谱写新篇章。恭喜我的母校!在素质教育的发源地,我希望老师们以全新的方式来诠释素质教育,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适用于多个领域的人才。”2022年9月1日,在汨罗一中新校园揭牌仪式上,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湛中乐难掩内心喜悦。湛中乐于1982年从汨罗一中考入北京大学,至今已逾40年,他对汨罗教育发展饱含深情。

早在20世纪80年代,汨罗作为素质教育的先行者,提出“面向每一类教育,面向每一所学校,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优质资源逐渐向大城市聚集,汨罗遇到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负债严重、优生外流等问题。

如何破解难题,重新擦亮新时代汨罗素质教育金字招牌?

唯有改革。

汨罗市把新时代素质教育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举全市之力不断激活素质教育发展新动能。

第一轮改革来自教育布局的调整。2021年,汨罗投资5.7亿元迁建市一中新校园,同时提质改造市二中。一中搬迁后,将原来分布在农村的三、四、五中以及城区里规模不大的楚雄中学合并为“新三中”,搬到原一中的校址。从此,汨罗普高学生告别了集镇上学的历史,农村高中全部进了城。此外,2019年至2020年期间,汨罗还在城区新建了正则学校、任弼时芙蓉学校以及市幼儿园。

布局调整不仅在城区,更辐射到农村。为整合教育资源,汨罗市委、市政府以改革为先导,将乡镇100人以下的初中和小学撤并,200人以下的学校合理调整,共计整合农村小规模学校75所。

与此同时,近年来,汨罗共投入12.5亿元资金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城乡品质学校,先后改建24所寄宿制学校,改扩建40片运动场,建成21个高标准图书阅览室、190余个图书角。

另一轮改革来自教育人事制度。撤销沿袭多年的“联校”,实行“扁平化管理”,让187名教学管理人员全部回归讲台;以“县管校聘”激活教师队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4771名教师全部参与各镇各校的岗位竞聘,4679人竞聘成功;乡镇及市直学校平行交流376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从城区到农村支教35人,乡镇年轻教师进城跟岗学习31人。

学校布局调整后,如何确保学生安全上学?寄宿生食宿问题怎么解决?学生的需要就是改革的动力。汨罗在原有242辆校车的基础上,新增10辆校车,并对校车线路进行优化,确保1642条校车运营路线覆盖全体乘车学生。在弼时镇玉池学校,弼时镇政府对40名寄宿学生补贴交通费、住宿费,每人还发一套铺盖。

在屈子祠镇,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镇上范家园学校有全新的塑胶跑道,还有一个微型植物园,孩子们在这里或散步赏花,或静坐阅读。书海求知的少年与绿意盎然的花园,构成诗意的画卷。

如今,汨罗“精品一中、优质二中、特色三中”的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全市93.5%的学生在中心校、品质校就读。即使是最偏远的乡镇,家门口也有好学校,小学校也有好老师,小学跨村不出镇,中学寄宿走读两相宜。

2.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感谢国家和学校的栽培,希望汨罗能有更多的热血男儿投入航空事业中,为祖国的蓝天奉献青春力量。”11月11日,在中国人民空军成立74周年之际,首次评定空军飞行等级岳阳籍空军飞行员家庭荣誉牌匾颁发仪式在汨罗一中举行,一名汨罗籍飞行员的母亲喜悦溢于言表。她的孩子于2016年毕业于汨罗一中,以优异成绩考入空军航空大学,现在拿到了驾驶战机飞向蓝天的初级“资格证”。

十年来,汨罗培养了30名飞行学员。2023年,汨罗一中又有5人被录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飞行学员,4人“组团”圆梦国防科大。汨罗二中于2018年开办了湘北地区首个国防教育特色班,积极探索“国防教育+学校德育”长效机制,坚定孩子们为国家、为社会奉献青春的理想信念。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植根于汨罗人心中的素质教育,不仅是高考出成绩,更在于从小养精神。

近年来,汨罗坚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编纂了《汨罗市乡土习俗与文化》《汨罗非遗校园读本》等校本教材,让孩子们从小接受屈原文化的熏陶,通过“楚辞进课堂”“非遗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厚植家国情怀,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沁润学生心灵。

正则学校开设了诗歌课,教学生读诗、品诗、写诗。在诗歌的熏陶下,窗外的春花秋月、夏蝉冬雪,在学生笔下都有了诗意。2020年,汨罗举办首届“国际诗歌艺术周”,正则学校1600名师生齐诵《离骚》,感动全场数万名观众。好的诗歌教育,带孩子们找寻到了精神的故乡。

长乐镇的小学生会演“故事”,中学生能踩高跷参加古街巡游;汨罗市实验小学积极打造“戏剧校园”,孕育了一个个经典戏曲“课堂舞台”;今年中秋,新市镇新市街小学300余名学生参加“耍宝塔”民俗表演。

范家园学校的孩子们懂非遗。楚辞吟诵、包粽子、香囊制作等传统文化在课堂里百花齐放。低年级学生织香囊、编五彩绳,高年级同学包粽子、诵《离骚》、练习旱地龙舟。

范家园学校还有一个占地10亩、种有各种果树的劳动教育主题公园。孩子们在这里采摘茶叶、艾草、粽叶,松土、浇水、除草、捉虫、施肥、剪枝……所有植株,从栽种到成熟,都让他们“收拾”得井井有条。

任弼时红军学校学生会讲红色故事。作为任弼时的母校,学校依托任弼时纪念馆,全力推行红色文化教育,每位同学都是校史馆和任弼时纪念馆讲解员,学校广播站还开设了《红色故事我来讲》等栏目。任弼时芙蓉学校则编写了《红色骆驼——任弼时》的校本教材,弘扬良好家风,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立德树人的育人模式,在汨罗,正充盈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3.以教师成长引领教育未来

在教育综合改革的进程中,“教师”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成为汨罗写好素质教育新篇章的关键所在。

这些年,汨罗启动强师计划,帮助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特长的教师成长,让更多教师享受更加公平的发展机会。

2023年,汨罗投入500余万元用于教师培训,邀请专家授课136节,现场教学18次,鼓励教师“跳起来摘桃子”。在暑假,1300余名教师分赴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学校进行研修。11月中下旬又有200多名“未来教育家”到北京、成都等地研修,以教师的自我成长引领汨罗教育的未来。

在第39个教师节,白塘镇奖励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奖扶资金达44.63万元。来自岳阳市君山区的龚舒在白塘任教4年,今年获得了“白塘镇模范教师”荣誉。“在教育基金的支持下,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新建了教室、运动场和教师宿舍,环境舒适,让我们更加安心工作。”龚舒表示将坚守教学一线,关爱乡村留守儿童,做一名对学生负责的人民教师。

乡镇教育基金的“白塘力量”是汨罗市尊师重教的缩影。

2021年12月,汨罗启动教育基金募集活动。两年来,全市近十万人为教育基金捐款,有20人(或公司)捐资50万元以上。2023年2月,全市教育基金总量突破1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教育基金达1700万元。

“今天的教育是什么样子,明天的发展就是什么样子。”11月7日,在汨罗素质教育再出发工作研讨会上,汨罗市委书记朱平波提出新时代汨罗素质教育美好愿景:生动活泼的校园,人格健全的学生,有幸福感的老师!真正把“双减”落到实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83岁的黄泽南老人曾担任汨罗教育局局长多年。展望汨罗教育未来,作为汨罗“素质教育先行者”的黄老充满期待。“希望汨罗素质教育更上新台阶,孩子们努力奋斗和拼搏,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黄泽南说。

(记者 龙军 禹爱华 赵嘉伟 通讯员 胥扬)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