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火箭腾飞注入血液的“氢系工”

发布时间:2024-11-22 23:47:27 来源: sp20241122

原标题:为火箭腾飞注入血液的“氢系工”

5月3日下午,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托举着嫦娥六号探测器腾空而起,奔向苍穹!加注系统是整个发射场最庞大、最复杂的系统之一,火箭燃料加注工作历来被航天人称为“在刀尖上跳舞”。由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燃料是液氢液氧,文昌发射场技术部低温加注系统工程师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氢系工”。身处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如何实现创新突破、建设自主可靠的全流程加注系统,是“氢系工”们一直追寻的目标。

时针回拨到2012年,随着文昌发射场建设不断推进,刚参与完成发射场设计工作的“氢系工”们,立马投入某型控制系统软件自主研发。面对全国最复杂、最先进的低温加注系统,在项目负责人张青的带领下,杨文、许列、孙一龙组成的4人小组长期驻扎在生产厂家,看图纸、查资料、学技术、问经验,白天在办公室交流讨论,晚上就在宿舍将想法用代码实现。胸怀炙热的“大火箭”梦想,他们越干越有劲儿。

文昌发射场是我国首座滨海发射场,国内没有可供参考借鉴的现成经验。随着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合练的不断临近,各系统的匹配测试也在不断开展。

“无法连通,怎么办?”在首次匹配测试中,困难像一座座大山横亘在他们的面前。一次次的代码核查、一次次的链路测试、一次次的状态转换,终于在最后时限前实现了数据传输准确无误。那一刻,技术部“氢系工”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略带疲惫的微笑。

长征七号合练、长征五号合练、长征七号首飞……文昌发射场开局起步的那段日子,由“氢系工”们编写的某型系统软件经受住了一次次检验,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

在长征七号首飞后,随着设备改造及火箭方的需求变更,该软件迎来了一次升级维护,张青带领4人小组再次聚到了一起。为了不影响长征五号首飞任务的执行,“氢系工”们天天都工作到凌晨一两点。

在大家的努力下,长征五号首飞任务中低温加注系统通过压缩流程、提高流量等手段,缩短了加注时间,为火箭的成功发射创造了条件。

新火箭、新流程,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某型号任务发射前夕,加注前一天傍晚,某部件出现故障,任务面临推迟甚至终止的风险。正在大家一筹莫展时,张青提出了一套应急方案,并通宵加班对加注流程所有控制动作逐条梳理,分析了应急方案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风险,制定了针对性措施。第二天一早,张青向领导和专家们汇报后,得到了一致认可,坚定了任务正常执行的决心。最终,火箭加注顺利,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为应对文昌发射场不断增加的各型火箭的加注发射功能拓展需求,同时保障现有型号的高密度发射任务,软件研发团队主动创新软件维护方式保障,自主设计搭建某型仿真测试平台,不断探索新技术在软件中的应用,确保了软件的迭代拓展。

如今,技术部“氢系工”们已成功完成了国内最大、最复杂、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低温加注控制系统建设,解决突破了许多关键核心技术,获得了10余项软件著作权和20余项专利。同时,某型应用软件在文昌发射场投入使用以来,已成功执行了发射场28次航天发射任务,为大国重器的腾飞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报记者 靳昊 本报通讯员 黄国畅)

(责编:乔业琼、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