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8:26:00 来源: sp20241130
5月22日,中宣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上海。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在介绍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时表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在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跃升,积极抢占科技前沿,持续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近年,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增长迅猛,从2022年的1.4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1.6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占全市GDP的24.8%,日均新增科技企业370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4万家,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850亿元、同比增长21.1%。
屈炜表示,为抢占科技前沿,上海强化了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科技布局,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战略决策咨询机制,制定实施计算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基因治疗、元宇宙、区块链等领域专项行动方案,深化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6G、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4S)等领域创新布局。在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的同时,改革基础研究组织实施方式,深化“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探索更加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运行管理举措,建立以选题为基础的选人机制,鼓励支持科学家开展高风险、高价值科学问题研究;联合龙头企业实施“探索者计划”,由企业出题、阅卷,推动形成基础研究多元投入机制。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海深入实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积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实施路径。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国内首批通过备案的11款大模型中,上海占据3席。上海开发出一批面向制造、医疗等垂直领域的大模型,AI训练芯片、推理芯片、车载智能芯片等30余款芯片流片量产,成立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促进算力、算法、数据融合发展。
屈炜说,上海加速创新过程,创新链产业链加快融合。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由企业牵头,与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市、区合力布局90余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2023年,上海先期启动建设7家高质量孵化器,成立上海“超前孵化”联盟,带动全市孵化器从基础服务转向精准服务、从集聚企业转向孕育产业、从孵化链条构建向厚植生态转变,加快培育硬科技企业。
持续优化的创新生态,不断激发创新动力活力,高水平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23年,上海新增两院院士18位,占全国新增院士总数的13.5%。全市各类科创承载区和园区加快发展,加快张江科学城迈向世界一流科学城的步伐,建设“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推进张江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制定实施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方案。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 黄晓慧 谢卫群 刘温馨
(责编:罗知之、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