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1:16:29 来源: sp20241110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2023年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到今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又一次聚焦,再到这次全国两会上共商国是时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做出深入阐释、指导发展实践。
(一)讲清一个关系
当“高质量发展”同“新质生产力”这一对概念碰撞在一起,注定会迸发出火花。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之间的紧密关系。
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制约因素还大量存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去年,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重点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做了深入阐述。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深入阐述新质生产力关键问题,旨在进一步讲清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关系,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二)深化两方面认识
总书记在参加审议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为各地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指明了“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法论。
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的重要论述,进一步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问题。
一方面,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不是对立关系,关键是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另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紧密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开展。有所选择、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真正取得实效。
(三)把握三个要点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发挥经济大省的辐射带动力……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谈到的这些要点,都同发展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摆在九项重点任务第一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居于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首位。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打通了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链条。
从去年3月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7月在江苏考察,再到这次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视一以贯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江苏有条件、有能力走在前、做示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1月底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总书记讲清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这次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总书记再次强调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以改革的办法打通堵点卡点,必将有效破除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和障碍,让创新创造源源不断涌现。
——发挥经济大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
总书记明确指出,“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殷切希望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要求江苏“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充分表明像江苏这样的经济大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肩负着重任。
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聚焦新质生产力,既是立足江苏,更是放眼全国。对于各地而言,关键是用好总书记指出的“因地制宜”这一方法论,不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切实造福于民。
策划:霍小光
监制:张旭东、张晓松
主笔:杨依军、黄玥、陈炜伟
统筹:罗辉、吴晶晶
视觉丨编辑:包昱涵、贾伊宁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