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奔头:浙江淳安借力协作破山区县之困

发布时间:2025-01-10 12:25:46 来源: sp20250110

杭州淳安千岛湖。淳安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中新网 杭州5月31日电(记者 王逸飞)一面是坐拥千岛湖的度假胜地,建有国内屈指可数的县域高星级度假酒店集群,一面是浙江26个加快发展县(山区26县)之一,杭州淳安的两面会予人强烈的反差感。

  原因不难理解——作为浙江地域面积最大的县,淳安也是该省唯一的特别生态功能区,超8成县域国土面积位于生态红线内,可规划建设空间仅占4.4%,生态守护重任也令其产业发展面临更多限制。相对薄弱的县域经济基础,不免影响部分当地人尤其是乡村民众的发展预期。

  “心气”如何提?近年,淳安以构建健康水业为代表的“4+1”深绿产业体系等,激发内部驱动力的同时,也借力“朋友圈”不断放大外部带动力。一个个山海协作、政企合作故事,让这里的乡村有盼头、更有奔头,也为浙江山区县振兴乡村提供着路径参考。

  为山区“造血”赋能 山海协作振兴乡村

  不久前,2024年西湖·淳安跨区域文化走亲文艺演出在淳安枫树岭镇衍昌村开演,杭州主城区之一的西湖区,将高品质歌舞、戏曲、魔术、小品、相声等节目送到乡村,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西湖区与淳安县是山海协作结对单位。多年来,借力山海协作,淳安乡村地区的平台建设、产业发展等获得着持续赋能。

  平均每天都有不同地方的团队前来参访,这是下姜村一滴水研学营的人气写照。其布展面积5000余平方米,详细记录了下姜村从“脏乱穷”到“绿富美”的蝶变。

  下姜村一滴水研学营是西湖—淳安山海协作标志性项目——大下姜文旅客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在的下姜村是当地乡村振兴的领头羊,以该村为龙头的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已从前些年的联合周边24个村,如今扩容到63个村、覆盖5.9万人口。为“造血”更多乡村,西湖文旅集团和千岛湖旅游集团共同在下姜村投资建设该项目,并于去年8月启用。

  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大下姜文旅客厅除研学营外,还建有雷迪森维嘉酒店,旅游集散中心和农创、文创、科创展销中心等。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丽娟说,“大下姜文旅客厅弥补了下姜景区原有配套服务不足的短板,正成为带动周边乡村教育培训等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文旅新地标。”

  类似案例还有很多。淳安丰家源村基础设施落后,此前在杭州市“联乡结村”第一帮扶集团帮扶下建立“共享酒厂”,以保底收购、代加工等形式助力农户、村集体增收。后在其面临污水处理等提升需求时,同为淳安县山海协作单位的钱塘区,出资推进酒厂提升改造工程,保证酒厂持续发挥带动增收作用。此外,钱塘还帮助衍昌村完成村级物业楼主体建设,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上述项目累计落实山海协作资金400余万元。

  过去20年,浙江山区26县通过山海协作累计获渠道资金近1000亿元;落地产业合作项目12438个……如淳安发生的一幕幕,“山”与“海”的呼应,正成为该省山区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力。

孙家畈村内的明康汇产销共同体示范基地。王逸飞 摄

  冬闲田变增收田 创新农民增收路径

  乡村振兴的要义之一是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农民。对乡村百姓而言,实实在在的增收就是最朴素的盼头。

  淳安县委书记杨建根介绍,当地把农村居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好乡村运营文章、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多维度拓宽强村富民渠道。

  在该县,一块“田”的变身正成为实现该目标的有益探索。

  5月,孙家畈村内的明康汇产销共同体示范基地,各种蔬菜长势喜人。村民余彩女家中无事时就会报名来这里参加农作物种养。过去这个的冬天,其夫妻两人在这里获得了1万多元的收入。冬天也能种地赚钱,是余彩女此前从没想过的。

  2022年底,淳安县与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下称明康汇)启动政企合作项目“百村万亩亿元”产销共同体三年行动计划,上述面积约200亩的基地正是该合作的第一块“试验田”。余彩女因增收而感到更有奔头,便得益于合作主推的冬闲田运作。

  冬闲田指秋收后至次年春播前未实行种植而抛荒的耕地。在淳安乡村,农田或是10月收完单季稻便休耕,或是种植油菜,经济效益较低。而在市场端,冬季“霜打菜”在江浙地区又尤为受欢迎。这种“供求差”也成为农民增收的空间所在。

  淳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余青平介绍,“一般农户种植‘霜打菜’面临销售难、收益低、没技术等难题。如今将农村集中流转的土地变为示范基地,采用订单农业模式,同时明康汇派团队从种植到品控提供全过程技术指导,既能提高耕地复用率,又能拓宽村集体、农户增收渠道。”

  明康汇乡村振兴事业局一局总裁薛丁文透露,淳安地头的“霜打菜”经筛选、包装,通过冷链运输,最快8小时就能出现在企业门店货架上。依靠蔬菜品质和品牌力,其较普通蔬菜有最高50%的溢价,每亩地的收入可提升到最少三四千元。

  “通过冬闲田运作,村民可以拿到土地流转的钱,还可报名参加‘霜打菜’种养,每人每天有100—120元收入。去年冬季我们及邻村有100多名村民参与进来,多数是60岁以上的弱劳动力。”孙家畈村大学生村官、党支部支委余悦说。

  在她看来,冬闲田运作带来的好处不仅是增收。“现在大家对村里的工作都非常支持,整体氛围越来越好。驻村技术人员的跟踪式指导,也将农业技术送到了农民手上。”

  2023年,淳安与明康汇合作冬闲田近1000亩,带动种植面积超4570亩,有5个村、约300户农民在家门口增收,户均增收超10000元;今年,双方合作面积增至5000亩,涉及当地25个村。

  淳安县副县长金晨旦认为,以冬闲田共富项目为突破,淳安构建起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品牌信用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正走出“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民”的四方合作共富新模式。

山海合唱团的部分孩子正在练习。王逸飞 摄

  让孩子眼中有光 教育共建助力均衡

  在乡村,老百姓的盼头还体现在孩子能在家门口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近年,在“共同富裕,教育先行”理念下,淳安努力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三方共建机制,促进乡村教育提质。

  大墅镇初级中学校长边科自制了一张学校托管后提质强效措施统计表,内含37个项目、完成情况等。如已完成的“学生寝室空调安装”事项,他标记了完成日期与台数,对于未完成事项,其用红色写明进度和计划。这些措施完成后,边科理想中的学校样貌也就基本成型了。

  两年前,淳安县政府与海亮教育科技服务集团开启“乡村教育振兴综合实践区”合作,将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大墅镇初级中学定为项目学校,力求用3年打造优质乡镇中学样板。不久后,边科成为学校托管后的首任校长。

  “当时我答应得很爽快,想着怎么都是杭州地区的学校,基础肯定不错。”边科去往当地才发现,这份任务并不轻松,甚至是艰巨。

  一方面,乡村人口在外流,乡镇学校生源面临挑战,一方面,大墅镇初级中学设施设备陈旧、师资力量弱较弱等制约着学校发展及教学质量提升。

  他上任后的头两件事,一是去各个村庄“跑”生源,二是争取专项资金整改学校设施,包括优化宿舍条件、升级报告厅等等。“环境和条件不好,家长怎么会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边科说。

  为提升教学质量,该校打造线上双师教学课堂,依托海亮线上课堂,通过云端技术为学生提供海亮教育优秀教学资源;建立校长领教机制;引入海亮教育资源开展教师教学理念交流、教学经验分享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该校也着力转变苦教苦学的传统模式,其成立的山海合唱团即是代表。

  乡村学校留守儿童比例较高且大多沉默寡言、羞于表达。两年前,学校成立这一合唱团,希望通过音乐让孩子敞开心扉、开阔视野。合唱团音乐老师蔡珺说,“除本校音乐老师外,合唱团成员还能接受海亮教育音乐导师的专业指导。现在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孩子们自信多了,眼睛里更有光,可以张开嘴巴大声歌唱。”

  合唱团成员王彦歆最喜欢与人聊起在合唱团的故事。“我们不仅能学到唱歌技巧,还在去年春节登上了淳安‘村晚’舞台,这都是我难忘的记忆。”

  如今,该校已成立十余个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航模、篮球、魔方、楷书、地球科学等拓展课由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

  在淳安县教育局副局长程建军看来,留住优质生源、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乡村教师水平,是大墅镇初级中学最明显的变化。

  在淳安,三方共建机制下的探索还有很多,如合作设立教育奖学金、开展青少年科技项目计划等。这样的多方携手,正让淳安乡村孩子的天地更为广阔。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刚刚走过三年的背景下,透过淳安故事亦能看到更多信心——同心同向之下,山区县、山区乡村的天地同样可以更加广阔。(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