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09:09:17 来源: sp20241116
核心阅读
上海市普陀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街镇设立解纷中心,协调多种力量下沉一线,立足于预防、立足于调解,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截至目前,普陀区各街镇解纷中心受理矛盾纠纷2.1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9.1%,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一大早,调解员宋志明来到上海市普陀区宜川路街道办事处旁的解纷中心,收拾好桌子,准备开始工作。
每逢工作日,和他一起到解纷中心的,还有司法所、信访办的工作人员以及律师;每周二、周四,公安、法院、房管、民政、人社等单位工作人员也会轮流来接待群众。“当事人只进一扇门,就能反映各类问题,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效率。”宋志明说。
为推动各类纠纷一口受理、集中办理,普陀区将矛盾化解资源和力量向基层一线下沉,在全区10个街镇建立解纷中心,力求通过汇聚各方合力,让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更有效化解。
职能部门到基层,集中力量“会诊”复杂纠纷
前不久,一名女子通过随申办“解纷一件事”提交申请,称其住在宜川路街道的男友以婚恋为名骗了她30多万元。调解员上门调查,发现两人确实存在经济纠纷。“男方承认借款,也愿意还钱,但眼下存在困难,一时无法还清。”宋志明说。
“如果让女方起诉,耗时费力。”宜川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军建议召集相关部门,共同解决问题。公安、司法行政、信访、法院等单位工作人员一起来到街道解纷中心,与当事双方坐在一起研究方案。最终确定下来男方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每月归还约1万元,逐步将欠款还清。
现场,普陀区人民法院法官对调解协议书进行了司法确认。如果未来男方赖账,女方可以直接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不用再走诉讼程序。王军说:“在解纷中心,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纠纷,我们有不同的调解模式。各种力量下沉基层,要调配好、协调好,提升调解效率。”
针对小纠纷、小隐患,周一至周五,各街镇整合律师、人民调解员、公证员、信访办人员等力量现场接待,为来访群众答疑解惑、释法说理、调处矛盾。每周二、周四,公安、法院、房管、民政、人社等单位整合力量,来到街镇解纷中心,参与联合接待。对涉及其他行政主体,需要其他资源跨部门共同配合参与接待和调解的,由街镇向区信访办提出预约,由区信访办进行统筹协调,安排相关职能部门下沉处理。
“对短期无法化解的矛盾问题,由街道、社区开展‘面对面’日常走访和‘一对一’全程跟进协调,给予关心和帮助,实时了解动态,实现矛盾化缓稳一体化推进。”普陀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张韶春说。
自2022年8月街镇解纷中心在普陀区推广以来,人民调解员通过联合接待成功化解矛盾纠纷669件,提高了疑难复杂矛盾的化解率。“街镇解纷中心的推广,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到‘合力攻坚’。在做强实体平台的同时,我们积极探索网络平台建设,为群众提供移动端‘一站式’矛盾纠纷受理服务,在后台将矛盾纠纷一屏汇聚,解纷资源一屏整合,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融合,以‘键对键’协同‘面对面’。”张韶春说。
受理多门变一门,处理一起纠纷、解决一类问题
最近,普陀区真如镇街道居民李先生了却了一桩心事。他的一套住房此前整租给了中介,合同里写明“不得群租、分租,不得隔断”。然而,直到去年他才知道,中介私自添加隔断改变原住房结构,把原本6间房改成了8间,一共住了20个人。
李先生看到自家的房子变成这样,担心房子的安全、卫生问题,立即以对方违约为由要求解除合同,对方不同意,双方不欢而散,产生矛盾。
解纷中心接到该信访投诉后,开起了信访联席会议,进行研商和协调,组织了司法所、房管、派出所、社区和物业一起到现场约谈中介、沟通整改。“街镇解纷中心的设置,加强了各部门、各条线不同力量的统筹和整合,推动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向基层一线下沉,强化源头防范,变矛盾纠纷多门受理为一门受理。”普陀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说。
“《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有明确界定,每间房居住人数不得超过2人,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真如镇街道干部朱鸣对违规中介进行告诫,明确其法律责任,并督促及时整改,恢复房屋的原始结构。
不仅如此,解纷中心还向前一步,协调城管、公安、消防等部门一起,对该小区开展了群租整治专项行动,对潜在的、尚未发生投诉的群租现象进行整治。行动当天,真如镇街道整治住宅群租5处,拆除隔间15间、高低床18个;整治非住宅违法居住2处,封门10间、拆除高低床5个。
“通过信访渠道举报违法线索的情况很常见。处理这类问题,街镇信访联席会议制度要起到统筹协调作用,第一时间加以重视,才能最大限度防止矛盾升级。”普陀区信访办主任陆小幽说。
既重视法律法规“硬杠杠”,也关注情绪心理“软配套”
自2022年普陀区在全区10个街镇建立解纷中心以来,共受理矛盾纠纷2.1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9.1%。“矛盾调处就是群众工作,既要重视法律法规等‘硬杠杠’,也要关注当事人的情绪和心理这些‘软配套’。”普陀区万里街道党工委书记罗艳说。
万里街道的解纷中心设有一间“心语空间”工作室,温暖的灯光、贴心的设计,给人以舒缓的感受。
“在面对矛盾纠纷时,安抚情绪、平稳心理,让当事人反映问题回归理性,往往事半功倍。”“心语空间”工作室负责人、社区平安志愿者王长燕说。前几天,他刚刚调处了一起因为业委会改选引发的矛盾。某居民坚决反对业委会委员选举中的一名候选人,声称要是这名候选人被选上,就要闹访。
“这肯定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但不能无视,要对他进行心理疏导。”王长燕说。王长燕加了这名居民的微信,联合居委会干部、社区法律顾问等工作力量,共同讨论社区里的事情。“业委会选举有流程、有规范,不能想当然,也不能冲动,要在依法依规的情况下理性表达意见。”王长燕说。
与此同时,街道协调多部门召开党员座谈会和群众座谈会,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再召开业主大会,把选举的要求、规范和所有居民说清楚,再让居民们投票表决、公开选举,选举结果很是服众。
在建立解纷中心基础上,万里街道试点公益法律顾问进家庭,提供免费法律服务、解决实际困难,打通心理服务和法律服务的“最后一米”。“我们探索建立实体化纠纷化解平台,有力协同联动条块力量,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说,“解纷中心的设置,实现了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群众少跑路、政府多跑腿’,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如今,经常有周边居民来解纷中心进行法律咨询、反映遇到的问题,宋志明比以前更忙了:“居民愿意到我们的平台来解决矛盾,就意味着走到了理性的轨道上。我们调处好每一起纠纷,都是在为美好的社区生活助力。”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7日 11 版)
(责编:梁秋坪、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