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持续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发布时间:2024-11-19 04:32:50 来源: sp20241119

原标题:多措并举持续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部署,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有机结合区域特色,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因地制宜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立足创新引领,着力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中国式现代化依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以新疆为例,作为能源大区和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需积极培育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以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为基础建立创新联合体,加强高校“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当前,新疆提出建设“八大产业集群”战略,大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等科技项目,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努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同时,设立创新驱动发展引导资金,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规上国有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推动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通过创新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

立足资源禀赋,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构建起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例如,东南沿海发达省份积极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卫星互联网等重点产业;而以新疆为代表的地区,则更加侧重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聚焦油气、煤炭、矿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绿色算力、电子信息、动力电池、航空器制造、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新能源基地和氢能产业示范区,推动硅基、铝基、铜基等新材料产业链延伸,进一步发展新能源装备、高端输变电、新型农牧机械等先进制造业。

立足区位优势,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新质生产力的“新”,还体现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上。我国正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这是面向全球、充分开放的大市场,促进要素资源高效流动和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新疆地处祖国西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应持续深化同中央企业、援疆省份和周边省份交流合作,积极承接中东部先进装备制造业转移。同时,积极服务国家“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东数西算”等,以点对点“结对子”方式,推进与其他省(区、市)共建联动;深化“四方合作”和科技援疆机制,打造面向中亚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抓好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快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和产业开放;加快“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中亚五国的务实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建立完善与中亚国家科技合作机制,支持企业在特色农牧业、能源资源、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走出去”,进一步带动技术、标准、制造、装备等出口。

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要解决好制约其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全方位拓展发展空间。其中,改善营商环境、不断加大政策支撑保障力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发挥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合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综合施策、多措并举,着力提升经济治理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系统推进数字政府改革,推动政府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提升协同办公水平和服务质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做好规划引领、政策保障等工作,形成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各类经营主体当主角、唱大戏。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科研人员激励和保障机制,加快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鼓励各类科技人才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以人才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马伟,系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责编:罗知之、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