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援尽援”为法律服务添温度(法治头条·深化改革一线探访⑤)

发布时间:2024-11-21 18:14:10 来源: sp20241121

  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为当事人办理法律援助手续。   王 玮摄

  平凉市崇信县木林乡司法所工作人员与村干部在桃花岭村丈量土地,化解邻里纠纷。   王海娟摄

  数据来源:甘肃省司法厅

  不久前,张某焦急地来到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法律援助中心,他一边晃着手机,一边比划手语,中心工作人员立马领会,与其添加了微信。通过文字交流,工作人员得知张某曾借款给朋友汪某,到了约定还款时间,多次催要未果,希望申请法律援助。考虑到申请人情况特殊,工作人员马上为其开启“绿色通道”,当场指派了承办律师。目前,该案经由当地法院开庭线上顺利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还款协议。

  为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坚持“应援尽援”,近年来,甘肃省司法厅依托乡(镇)司法所、工会、妇联、残联、共青团、高校、部队等单位部门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室)2274个,充分发挥村(居)法律服务工作室、律师事务所作用,不断健全完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积极探索“点援制”“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工作机制,开展援诉对接、援调对接,努力维护各类困难群体合法权益。3年来,全省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6万余件,挽回经济损失10亿元,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持续提升。

  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作用,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天刚刚蒙蒙亮,平凉市崇信县木林乡桃花岭村田地里,村民们正埋头干着农活,突然听到远处有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

  “再扯不清楚,我就去法院告你!”村民梁海荣一手叉腰,一手指着村民梁科学,气得直嚷嚷。站在犁沟边上的梁科学手里握着锄头,嘴上也是不依不饶。

  正在村里入户走访的崇信县司法局法律援助律师陈小银得知消息,连忙跑到田里了解情况。双方听说他是一名法援律师,表示要寻求法律援助。

  原来,2015年木林乡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工程后,梁海荣认为梁科学擅自多占地,致使自家耕地不足当时分得的3.98亩,梁科学则一口否定。

  在沟通过程中,陈小银觉得可以尝试通过人民调解的方式化解双方争议,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解决在萌芽。于是,陈小银赶到木林乡司法所,将情况反馈给木林乡调委会副主任、司法所所长张金虎。

  “这个案件情况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双方当事人情绪都比较激动,为了避免矛盾升级,我也建议先采取人民调解的方式介入化解,给当事人讲法律、讲情理,如果调解不成功再走法律援助程序。”张金虎说。

  经过初步研判,司法所同志和村干部一同前往桃花岭村。

  “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不能搞得不清不楚,你们来评评理。”梁海荣看到张金虎,连忙迎了上去。

  “别急,一定能理清楚。”张金虎马上和调解小组成员现场丈量了两家现有的土地面积,并从村委会找到了当年的地亩册。对比发现,两家实际耕种的土地面积比确权登记面积少1分地。

  事实清楚后,经过调解员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一致:双方共同均摊1分地的土地面积误差,当场签订了协议书,并由村委会重新丈量划分。

  “错怪你啦!”梁海荣看着梁科学尴尬地笑了笑,两个人握手言和。

  “被‘冤枉’了这么多年,可算还了个清白!土地问题解决了,心里一下子轻松了。”梁科学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至此,这起土地纠纷成功化解。

  “村民的小案不小办,我们统筹发挥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村居法律顾问、村调解委员会等各方调解力量的积极作用,力求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以更高效便民的法律服务方式为当事人解决问题,确保案结事了,事顺人和,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张金虎说。

  从邻里纠纷、婚姻纠纷,到耕地补偿、合同赔偿,再到人身损害、死亡赔偿,近年来,在平凉,各地不断完善“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法律咨询与人民调解线索互通机制,力求做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诉前。

  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开通“绿色通道”,让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8月6日一大早,兰州市城关区法律援助中心的会议室里就开始热闹起来。

  法援中心的工作人员赵雅雯手里拿着一沓厚厚的黄色封皮卷宗,匆匆忙忙赶到会议室,抓紧时间翻看起案件进展。

  没一会儿,案件代理律师任毅与该案的受援人达朝罗也陆续来到会议室。达朝罗一边将刚拟好的强制执行申请书交给任毅,一边又把法院判决的执行情况仔仔细细、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生怕遗漏了半点信息。

  这是达朝罗等7名农民工因讨薪难申请法律援助的案件回访现场。

  原来,达朝罗与工友在去年7月到城关区灯泡厂棚户改造工地上班,结束劳务后,对方一直以各种理由拖欠工资。达朝罗和工友想尽各种办法,但因当时没有签订任何劳务合同,所接工程又是层层转包,责任主体混乱,导致他们辗转多个部门,都没有把问题妥善解决。

  一次偶然的机会,达朝罗得知城关区司法局有免费的法律援助,便和工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法援中心。

  赵雅雯回想起达朝罗和工友初次来到法援中心的情景:2023年11月初的一天,达朝罗和几个人在法援中心门口讨论了半天,才怯生生地推门进来,低声说想要找律师咨询。值班工作人员耐心了解基本情况后,马上为他们申请开启“绿色通道”,并现场指派了在该领域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任毅律师为他们代理案件。

  任毅,城关区法援中心的法律援助律师,从2010年开始便一直关注农民工讨薪类案件,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农民工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但由于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不强,不重视签署规范的劳务合同,最终导致频频出现讨薪难问题。”每次办理农民工讨薪的案子,任毅都希望尽一切办法提高办案效率,帮农民工在最短时间内拿到工资。

  了解案情、固定证据、完善材料……任毅一气呵成,在连续加了几天班之后,所有手续一应俱全,第一时间为达朝罗他们提起了上诉。

  法院立案后,任毅和法院工作人员反复协商,法院开庭时调解,出具了调解书,一裁终决。“这样既减少了诉讼过程中的繁琐程序,又可以帮达朝罗和工友尽快讨回工资。”任毅说。

  “任律师总是主动联系我们告知案件进展情况,还帮我们想各种办法尽快拿到钱。有她在,我们很踏实。”达朝罗一边等待执行结果,一边已经开始了新的工作。

  “还在工地打工,但这回不一样了,签合同之前咨询了任律师,手续搞得明明白白的,肯定不会再出现‘讨薪无门’的情况了!”现在,达朝罗还会为其他工友简单介绍一些法律常识,提醒大家务工时要防范风险。

  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充分提升法律援助效能。“近年来,兰州市法律援助工作将农民工、残疾人、未成年人等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开通‘绿色通道’,简化法律援助审批手续,让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兰州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副科长张红霞介绍,自2021年以来,全市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6400余件,提供免费法律咨询5万余人次。

  组建法律援助“点援制”律师库,提高法律援助事项办理质量

  7月15日,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法律援助中心迎来一名特殊访客——受援人张玉清,他给中心工作人员送来了一面“司法救助  温暖人心”的锦旗。

  张玉清的妻子2023年7月11日因一场车祸意外去世,相关部门出具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但事故责任人一直不履行赔偿责任。在经多次协商无果的情况下,通过朋友介绍,张玉清于2024年3月15日到永靖县法律援助中心寻求法律援助。

  “希望能找到一位专业的法援律师,把这件事尽快处理好,现在我的心理压力很大,完全无法正常工作。”张玉清直言不讳地道出了苦处。

  法援中心主任崔灵芳了解情况后,告诉张玉清可以从法援律师库中择优选择符合需求的承办律师。

  “张玉清的案件比较复杂,涉及的被告人范围广、各方责任认定存在争议、受援人经济和精神状况也比较差,需要一位在交通事故类案件领域非常专业的承办律师。”根据张玉清的情况,崔灵芳首先从律师库里精选了擅长该领域案件的法援律师,并为其一一介绍了每名律师的执业年限和办案特点。

  通过比较,张玉清选择了办理交通事故类案件比较多、经验丰富的法援律师裴明霞。当天,张玉清就与裴明霞见了面,开始案件的准备工作。

  凭借在此类案件中积累了多年的从业经验,无论是案件办理程序、被告人范围确认,还是申请财产保全等方面,裴明霞都充分发挥了专业优势。

  裴明霞向多位该领域的办案专家请教后,第一时间明确了被告人范围,并向法院申请了财产保全,以防被告转移资产,全力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实行‘点援制’,我们不仅可以获得免费的法律援助服务,还能按自己的意愿选律师,聊起案件更加信任,沟通起来也更顺畅。裴律师对交通事故类案件的情况很熟悉,在联系沟通涉事各方、推动案子快速办理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张玉清对这次法律援助非常满意。

  为当事人量身打造法律援助服务,更好满足受援人个性化需求。“我们允许受援人在法律援助机构公布的法律援助承办团队中,自主选择承办律师,增进当事人与律师之间的信任,提高了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质量。”临夏州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马明菊介绍,近年来,临夏州各级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开展法律援助“点援制”,组建法律援助“点援制”律师库,提高法律援助事项办理质量,保障受援人得到优质、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9日 19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