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专家:当前大学生求职存在三个“错配”

发布时间:2024-11-09 18:38:45 来源: sp20241109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秋招季,2024届应届毕业生正式加入就业市场。开启一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间的“双向奔赴”,提高就业满意度、匹配度,有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当前大学生择业观、就业观发生了哪些变化?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商学院教授王霆。

  中青报·中青网:当前大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发生了哪些变化?

  王霆:比较明显的一点变化是,年轻人更重视对职业竞争力的培养,有了较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找工作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个人成长和发展机遇。所以在选择企业时,他们对人才培养机制、未来职业发展空间、职业兴趣等方面更加关心。

  第二点,择业更加实际、理性、清晰。能否获得实实在在的职业价值是他们选择工作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比如有较好的薪资福利,能很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

  第三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不断增强。他们期望在工作中能够体现自身价值,所学所用能更好地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更加倾向于将工作视作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这在当代大学生中已经是比较强烈的一个需求了。

  大学生整体呈现出来的就业观念的变化,就是更加强调“里子”了。

  中青报·中青网:大学生求职更加注重“里子”,您感觉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王霆:我认为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原因。

  内在方面,大学生自身的职业成长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更加明白,第一份职业是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开端,影响今后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这也促使他们在择业中更加明确自身需求。

  外在的原因有三方面。首先,就业市场环境变化,竞争更加激烈。整体就业环境的不确定性也让大学生求职更注重“里子”,倾向去选择更加务实、有发展前途的职业,能使未来职业发展更长远、更稳定。其次,就业结构出现较大调整。大量新兴行业职业的出现,为大学生提供了有发展空间的新的就业机会。大学生注重在新经济环境下获得长远的职业发展前景,能主动拥抱新经济带来的吸引力以及挑战,同时也更好地满足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另外,互联网使就业信息的获得更加便捷,让大学生能够通过一些信息媒介渠道提前了解到用人单位实际的工作条件和薪资水平、员工满意度等。客观上为大学生择业提供了很好的理性依据。

  中青报·中青网:大学生面对第一份职业,有着许多期待和要求。对于大学生求职时做好各方面的平衡,您有什么建议?

  王霆:我认为首先要明确自身职业目标,了解自身职业兴趣,在求职过程中才能更加有针对性,也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其次,要在薪资和职业成长机会之间做好权衡。这两者通常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最为看重的两个“里子”,但很多岗位在刚入职时起薪并不高。大学生要明白,在看重薪资待遇之余,更要看重薪资能否随着职业发展有增长空间,要更多去关注薪资与职业成长之间的关联性。

  另外,要重视行业的选择问题,全面考量当前的行业发展状态、未来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应结合我国大的发展战略,比如数字经济战略、实现“双碳”目标、数字化和绿色化的“新两化”等,更好地了解相关行业发展前景,进行职业选择。

  最后,回到“面子”和“里子”话题本身,二者同样也要权衡去看。有时一个有名气的平台,往往也会给年轻人很好的激励,让他们更有成就感。所以,如何把“面子”和“里子”更好地融合,把握住自身短期和长期的职业发展需求,都是需要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去认真考虑的。

  中青报·中青网:要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用人单位,您对大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建议?

  王霆:我建议大家多了解就业市场行情,针对心仪的目标企业,要主动去获取更多的信息。可以多查阅相关行业的分析报告,还可以通过原有员工、现有员工对雇主的评价,以及一些社会关系网络渠道,比如师兄师姐、亲朋好友等,增加对目标企业的客观了解。

  中青报·中青网:您认为大学生求职中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错配?

  王霆:第一点,是就业能力的错配。这也是现在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正在深层次、长期地影响着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现在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和企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之间还存在鸿沟。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尤其是“冰山模型”中冰面之下的非认知能力,对于他们就业和职场发展都是重要的保障。

  第二点,是学历上的错配。随着高校扩招,高学历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肯定是希望能找到和自身学历相匹配的工作岗位,但是更高学历岗位在就业市场需求中的比例是更小的,用人单位的很多岗位并不能与高学历相匹配。这就导致学历和实际职位之间的错配,这也是近年来比较明显的一个现象。

  第三点,用人单位性质和就业偏好的错配。例如,许多年轻人在求职过程中更加看重职业稳定性,以及一些人的跟风报考,导致“考公”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毕竟这些岗位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这也容易出现一定的错配。

  中青报·中青网:从根本上解决青年就业难,提高就业满意度、适配度,您认为要解决哪些问题?

  王霆:从长远来看,达到青年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需要高校、政府、社会和企业多方合作,系统地解决问题。

  从高校角度,学校教育要与就业市场、用人单位之间保持协调,不能让教育和市场脱节。应该将企业用人需求、职场所需知识和技能,更早地前置于教育培养方案中,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更加符合企业用人需求。这需要教育机构不断地关注就业市场需求,加强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够前瞻性地调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形式,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实践应用能力、就业能力的各类型、各层次人才。

  从政府角度,应该出台更多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政策。一是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整体教育结构,完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提高青年就业能力。二是要打造更加准确清晰的就业信息平台,对一些招聘乱象进行根本性治理,引导企业更加规范地招聘,以保证青年就业市场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打击和规避就业歧视的相关行为。同时,加大劳动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从社会角度,应加强人力资源中介行业职能发挥,提升对青年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身职业兴趣和职业优势,重视职业选择的合理性,同时提供好的就业渠道。此外,还可以为年轻人提供志愿者活动、实习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市场、融入就业市场。

  从企业角度,首先应更好地制定用人规划,为大学生提供明确合理的职业发展竞争机制。其次,要加强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把人才培养前置到大学期间,也能帮助高等教育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共同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同时,企业可以多组织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提高雇主品牌形象美誉度,也能够吸引更多优秀年轻人的加入。最后,客观发布雇佣信息数据,提高就业的满意度和适配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黄子涵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