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90个!统一预制菜标准为何“吵翻天”?

发布时间:2024-12-05 15:01:22 来源: sp20241205

  超190个!统一预制菜标准为何“吵翻天”?【新京报记者统计60款预制菜,标准众多;现存预制菜团标、地方标准、企标超190个;是否统一标准存不同声音】

  “目前一部分人对预制菜在特定场景的应用提出质疑,首先是不了解什么是预制菜。”预制菜进校园风波后,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锐对身边朋友做过简单调研,持反对意见的朋友中,很多人说不清什么是预制菜,“他们反对的重点更多是食品添加剂和塑料容器。”

  “预制菜”概念于2021年底首次被提出,目前尚未有统一国家标准,这也是教育部现阶段不建议预制菜进校园的主要原因。按照广义预制菜概念,具有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特点的成品菜、自加热食品、速冻食品、生鲜净菜等都可归为“预制菜”。而在餐饮业看来,餐企使用的食材预处理,不同于销售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

  新京报记者近期对60款广义预制菜统计发现,有51款产品分别按照已有细分食品行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执行,共涉及标准16个。还有9款对产品中的不同原料分别执行对应标准。同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现存有效、经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发布的预制菜团体标准、地方标准有164个,加上一些企业标准,总数超190个。

  对于预制菜是否需要制定统一标准,业内出现不同声音。有观点认为,很多食品行业在被套上“预制菜”标签前,已有各自的标准,预制菜涵盖类型较广泛,制定统一标准存在难度。也有行业人士认为,制定预制菜统一标准势在必行,尤其应制定预制菜的食品安全标准。

  校园“遇阻”

  “预制菜对连锁餐饮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给很多餐饮企业的经营造成困惑。这主要集中在一些文章抛出‘连锁餐饮用的都是料理包’‘连锁餐饮等于预制菜’等惊人观点,引发消费者的误会。有的文章汇总还引用了我们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涛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

  而日前发生的“预制菜进校园”事件,更是将公众对预制菜的质疑搬到了聚光灯下。今年9月初,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学生家长在问政平台反映,幼儿园午餐改为配餐制,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餐盒是塑料且回收重复使用,听说是预制菜,担心对孩子身体不好。蓉江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回复称,餐盒材料是食品级PP材质,有检验合格证。由于中央厨房存在人员运营管理问题,根据建议,立即停止了对幼儿园中央厨房配餐。

  几乎同一时间,江苏省无锡市一所小学家长在学校“阳光食堂”微信监督平台发现,制作学生餐的预制牛柳疑似过期一年。后经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调查,“过期牛柳”照片系相关企业员工为图方便,搜索以前存在电脑中的牛柳图片上传导致。

  尽管监管部门对家长疑虑给予了解答,但并没有打消人们对预制菜的担忧。网上有人还分享如何辨别预制菜的小技巧,说油爆、拉面、醋熘土豆丝等“预制菜做不了”。

  9月22日,教育部对“预制菜进校园”明确表态,“经研究,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江苏省消保委、福建省福州市市场监管局、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等也均公开倡议,餐饮服务经营者公示预制菜使用信息。

  认知偏差

  消费者的质疑与监管部门的表态,无疑给近年大热的预制菜行业泼了一盆冷水。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消费者现阶段对预制菜的理解与生产企业、餐饮商家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

  国海证券研报显示,预制菜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兴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日本。预制菜需求大的日本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目前渗透率已达到60%以上。

  在国内,预制菜更为业内熟知的名称是“净菜”“半成品菜”,最早可见于连锁快餐企业的中央厨房供应链,用以解决中餐标准化和烹饪效率等问题。国海证券研报显示,日本预制菜在企业端与消费者端的比例是6:4,在国内这一比例约为8:2,中餐企业依然是国内预制菜的最主要销售渠道。

  关于预制菜的概念,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在招股书中将半成品菜描述为以农产、畜禽、水产品等为主要原料,经过洗、切及配制加工等处理后可直接烹饪的预制菜品。国海证券研报则将预制菜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四大类。如按照上述定义和分类,成品预制菜、自加热食品、速冻食品、生鲜净菜等都可归为“预制菜”,概念十分宽泛。

  “我们作为从业人士很无奈,外界对预制菜的理解从根子上就有问题。”千味央厨董事会秘书徐振江认为,市场上存在两种预制菜概念,一种是狭义预制菜,指的是复热概念的成品菜料理包。另一种是广义预制菜,将净菜、速冻食品、餐饮半成品等包含了进去,“这两种产品目前在终端市场都非常多,消费者顾虑更多的是第一种。”

  “我们想特别澄清,社会和行业理解的预制菜是指连锁餐饮的供应链管理,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可以实现将原材料做预处理,包括肉类的切割、蔬菜的去皮清洁切块、调味料的复配等,以实现标准化,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涛说。

  他认为,连锁餐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重点是将食材进行预处理,为餐厅提供服务,这是餐饮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关键在于这种食材的预处理,虽然大多是在食品厂里生产出来的,并取得了生产许可证,但不应和那些深加工、长保质期、销售给消费者端的预包装食品混为一谈。广义分析,无论怎么定义预制菜,连锁餐饮与预制菜都是两个行业。”

  标准繁多

  没有统一标准是不是预制菜的“原罪”?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预制菜并非无标准可依。

  “我们生产预制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原材料有生鲜食材的标准,预包装食品也有相应标准……现有标准足够行业使用。”叮咚买菜预制菜负责人欧厚喜说。

  广州雪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煌也认为,预制菜概念2021年底出来后,很多传统食品产业如罐头、火腿肠、速冻食品、方便食品等都被纳入预制菜范畴,各个细分行业原本就在执行各自的生产标准,进行食品生产也需要取得生产许可证,并非外界所说的没有标准。

  新京报记者近期走访商超,对销售的60款广义预制菜进行统计发现,有18款产品执行的是SB/T10379-2012《速冻调制食品》标准,占比30%。产品类型主要包括水产制品、菜肴制品、非即食速冻熟(生)制品、花色面米制品等,比如蒜蓉粉丝扇贝、麻辣小龙虾、羊肉串、腌制鸡翅等水产、肉类冻品,也有椒香小酥肉、烤鳗鱼等低温成品预制菜肴。

  此外,有6款产品采用的是GB2726-2016《熟肉制品》国标,占比10%,集中在扒鸡、烤鸭等熟肉制品,以及筋头巴脑、羊蝎子火锅等常温成品预制菜肴。5款采用GB19295-2021《速冻面米与调制食品》国标,占比8.3%,主要为汤圆、肉包等速冻食品,以及扬州炒饭等低温预制菜肴。4款采用GB/T23586-2009《酱卤肉制品》标准,占比6.7%,如酱香鸡、卤羊杂等。3款采用GB10136-2015《动物性水产制品》国标,如海鲜煲粥什锦、深海鳕鱼排等,占比5%。3款采用QB/T5471-2020《方便菜肴》标准,占比5%,如即食型方便菜肴椒麻三脆、非即食型日式牛肉寿喜锅等。3款采用SB/T10648-2012《冷藏调制食品》标准,占比5%,如半成品菜豌豆牛肉粒、预拌菜酱爆猪肝等。

  另有3款分别执行SB/T10652-2012《米饭、米粥、米粉制品》标准、SB/T10631-2011《马铃薯冷冻薯条》标准、GB7098-2015《罐头食品》国标。未执行现有国家或行业标准,执行企业标准的产品有6款,占比10%,如自热食品酸豆角肉末盖浇饭、田园蔬菜沙拉等净菜,以及清洗、切割、拼配好的火锅拼盘等。

  还有9款预制菜采用混合标准,即产品中的不同原料分别执行对应标准,约占15%。如“良食记”的香辣味烤鱼,其中调理鮰鱼执行的是SB/T10379-2012《速冻调制食品》标准,烤鱼酱执行的是GB31644-2018《复合调味料》国标,炒制辣椒执行的是GB/T15691-2008《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蔬菜包执行的是GB2714-2015《酱腌菜》国标。又如“盒马工坊”香干炒芹菜(半成品菜-净菜组合),香芹组合配料执行的是企业标准,豆腐干则是GB/T22106-2008《非发酵豆制品》标准。

  制定扎堆

  事实上,在原有各细分行业的标准基础上,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也推动预制菜专门标准的建立,并在2022年迎来一波预制菜标准制定高潮。

  2022年6月6日,京东超市联合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发布并实施首个《佛跳墙预制菜标准》。2022年6月2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预制菜》团体标准。2022年5月31日,广西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发布《预制菜术语》《预制菜分类》《预制菜冷链配送操作规范》3项地方标准。2022年5月23日,山东临沂市食品工业协会主要起草的《预制菜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发布。2022年4月27日,江苏省餐饮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江苏省餐饮协会牵头的《预制菜点质量评价规范》团体标准发布……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现存有效、经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发布的预制菜团体标准、地方标准有164个,如果再加上企业标准,总数超190个。在这164项标准中,有80个涉及菜肴加工,如酸菜鱼、徽州毛豆腐、佛跳墙等菜肴的制作,占比接近一半。有28项标准针对细分品类设置,如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的《预制菜 速冻包馅面米制品》团标、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水产品预制菜》团标等,占比17.1%。

  另有13项团体标准涉及预制菜的整体概念与分类,占比7.9%,如保定市市场监管局的《预制菜术语》地方标准、中国烹饪协会的《预制菜》团体标准、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的《预制菜》团体标准等。另有15项标准涉及“预制菜”的品质管理,11项标准与预制菜冷链配送有关。还有一些预制菜标准“剑走偏锋”,如《预制菜产业园区建设指南》《微波炉-预制菜专用烹饪功能评价方法》《预制菜自动售卖机》等。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岗位科学家佘永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这些标准大多数是对产品属性的简单描述,还有一些标准是缺失的,特别是卫生标准、加工规范类标准。比如对冷藏类的预制菜目前没有比较适合的标准可参考,冻结预制菜直接引用冷冻食品标准又要求太低。需要对标准进行重新制修订,出台真正适合预制菜的标准。

  一位参与预制菜地方标准的制定者告诉新京报记者,一些预制菜标准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任务,有些是把原有细分行业的国家标准重新编辑出台,没有实质性的创新内容。

  千味央厨董事会秘书徐振江也认为,目前这些预制菜标准不具有约束力,更多是行业自律层面的呼吁,比如保障产品营养、健康、美味,很难有统一的标尺。各种扶持政策和行业标准出台背后,是各方力量对预制菜行业话语权的争夺。现有一些预制菜团体标准对口味、口感等指标要求过细,但口味实则具有地域特点,因此很多标准不具有应用意义,“我认为制定预制菜标准应更多从食品安全角度入手。”

  意见分化

  对于是否需要制定预制菜统一标准,业内意见也出现分化。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涛认为,目前预制菜出台这么多标准,侧面验证了两件事情,一是预制菜备受关注,二是预制菜没有全国性的统一标准。各方都在从自己的地方或团体、企业视角出发,理解预制菜概念,尝试给出定义。无论当下这些标准执行情况如何,都是规范行业发展的基础。而建立统一的预制菜标准势在必行,“不仅是为了将中央一号文件落地实施,更是为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制定全国统一的预制菜标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概念理解的偏差、产业差异较大、加工标准不一致等问题。”

  今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尽快组织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明确预制菜定义、范围以及相关管理原则,同时围绕预制菜全产业链建设配套完善的标准体系,对风味复原、食品添加剂使用、微生物控制、标签标识管理等进行规范。

  在上述百余项“预制菜”标准中,中烹协《预制菜》团体标准相对受到更多行业人士的认可。该标准制定参与者、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锐回忆称,“当时预制菜行业很火,但标准非常少,很多定义和分类都是商业提法,从科学角度并不完善,制定这项团标时得到了很多企业的支持。”

  历时近半年的标准制定中,刘锐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标准及学术论文,结果发现国外对预制菜也没有统一的强制性标准,更多的是行业定义与共识,“没有必要制定预制菜统一标准,每个细分行业都有自己的标准,食品安全都能得到保证。预制菜种类很广,原料不同、技术不同、口味不同,非要制定成一个标准才不科学,目前也没有听说预制菜将要制定统一的强制性标准。”

  李煌也曾参与一些预制菜标准的制定,“我认为暂时没有必要制定统一的强制性标准,如果标准制定过高,会导致一部分人消费不起预制菜。例如,企业按照SC食品标准生产预制菜就能保障产品安全,非要按照GMP药品管理标准生产,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产品价格走高。标准最应该解决的是安全性和配料表问题,如果制定得太细,会束缚行业百花齐放。在品牌竞争阶段,企业会在竞争中自觉提升自己的标准。”

  B02—B03版采写/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新京报》2023年10月24日B02—B03版 【编辑: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