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陆空”新产业逐渐成型起势

发布时间:2024-12-21 15:42:42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社 海口4月14日电 (符宇群 张月和 张茜翼)商业火箭“排队”待发、南繁企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上千家海洋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国际新药加速落地实现本地化生产……记者近日在海南走访了解到,海南自贸港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海陆空”新产业逐渐成型起势。

  “我们计划2025年12月前在文昌首飞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海南星际荣耀航天发射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宝海近日受访时说。

图为航拍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一号发射工位。(资料图) 中新社 记者骆云飞摄

  商业航天发射场还没建好,大批火箭已“排队”等待上天。记者近日在文昌采访了解到,随着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今年将具备常态化发射能力,一批航天企业已在文昌国际航天城聚集——已入驻航天类企业540家,近两年年均增长324.3%。

  李宝海说,目前该公司已在文昌签约落地星际荣耀海南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复用厂房及试验基地项目,其中运载火箭总装总测复用工厂项目规划投入4亿元(人民币,下同),一期建成之后,具备每年24发火箭总装总测重复使用的能力。

  文昌市市长、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局长刘冲近日受访时表示,将依托商业航天发射场,推动形成“出厂即发射、发射即运营、数据即服务、返回即复用”的产业组织创新模式,打造航天产业集聚地。

  近年来,海南摆脱“房地产依赖症”,依托温度、深度、纬度优势,着力打造种业、深海、航天三大未来产业,南繁种业、深海产业展现活力。

  “在三亚,利用胚拯救技术,玉米一年最多可完成四代,除实验室外基本不用另外搭建温室,能够节省很多成本,比如,在北京培育一株玉米种苗综合成本要比三亚多出十几倍。”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总经理吕玉平说。

图为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实验室内正在进行光照培养的种苗。张月和摄

  “我们在提高玉米抗虫性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发了国内首创的多基因分子叠加复合性状产品,去年已与300多个玉米品种进行回交转育,今年达到了900多个。”吕玉平说,通过该技术,玉米亩产量至少能增加10%,“这种技术的‘新’体现在它是一种生物育种芯片,可以应用于主要的粮油作物,例如玉米和大豆。”

  “种业市场潜力非常大。”吕玉平说,隆平生物于2019年5月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成立以来,从1000万元启动资金开始,引入社会资本近10亿元,走出了一条社会资本驱动企业发展的新道路。

  海南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海南集聚了2800多家种业创新企业,南繁种业产值突破120亿元。海南将加快建设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发展深海产业方面,海南目前已聚集海洋高新技术企业上千家,一批重大深海装备落地运行。

  除了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也在催生新产业。

  “进口药、海南造”。4月初,一款用于预防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造成的骨髓抑制的国际创新药——注射用盐酸曲拉西利(商品名:科赛拉)在海口国家高新区落地生产,标志着这款全球同类首款创新药实现国产化。

图为航拍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资料图) 中新社 记者骆云飞摄

  该药品实现海南本地生产,得益于中国首个“医疗特区”——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下称乐城先行区)和海口国家高新区合作构建的“乐城研用+海口生产”联动发展模式。“该药物未在海口落地生产前,国内患者用药依赖进口,价格高昂且通关周期长。目前科赛拉生产线年产能可达200万支,落地海口商业化生产将大大提升可及性,惠及更多患者。”药品生产企业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庆祝说。

  乐城先行区管理局局长贾宁表示,“乐城研用+海口生产”联动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国际创新药械企业落户海南吸引力,后续将深化这一模式推动释放更多产能成果。(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