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5:27:40 来源: sp20241221
京津冀PM2.5年均浓度降幅达六成
京津冀10年生态环境改善亮出“成绩单”,实现区域空气重污染过程“削峰降速”
记者昨日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为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地连续多年共同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行动,统一重污染预警分级标准,定期开展预报会商,制修订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协同应对重污染天气,实现了区域空气重污染过程“削峰降速”,推动了空气质量同步改善。
十年来,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三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达六成左右;重污染天数均大幅削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
成效1
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连续三年达标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副处长谢金开介绍,截至2023年,京津冀三地空气质量显著改善。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明显下降。2023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32微克/立方米、41微克/立方米、38.6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降幅分别达到64.2%、57.3%、64.3%。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实现连续三年稳定达标;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等其他三项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分别为61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和3微克/立方米,均持续多年稳定达标。
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2023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重污染天数分别较2013年减少50天、37天和69天,而且污染程度明显减轻。其中,北京市PM2.5日峰值浓度较2013年下降58%。
蓝天含金量大幅增加。2023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优良天数较2013年分别增加95天、87天、121天。北京市PM2.5优良天数占比达九成,PM2.5最长连续优良天数为192天,相较2013年的13天,由半个月增加到了超过半年。
三地水环境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动态达到“十四五”国家目标要求。其中,北京市密云水库、怀柔雁栖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自然美景逐步融入市民生活。
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梁文玥介绍,十年来,三地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不断拓展深化,先后签署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十四五”时期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框架协议》。2023年,三地又联合成立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制定实施两批次共44项走深走实措施清单,三地生态环境、水务、园林绿化九部门携手联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大环保”系统治理。
成效2
从“APEC蓝”“冬奥蓝”到“北京蓝”
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大气污染一直是率先突破的最重要一环。三地深化合作,大力推进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等结构优化调整。同步出台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为协同治理移动源提供坚实有力的法制保障。
连续七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北京市率先实现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并逐步向山区居民拓展“煤改电”工程,93%的村庄和96%的农户实现清洁取暖;制修订“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坚持精准、科学、差异化管控,与周边城市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有效削减污染峰值、减缓污染积累。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10个远郊区与毗邻市区聚焦交界地区严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实现“一地吹哨、三地响应”。从“APEC蓝”“冬奥蓝”到“北京蓝”,实现蓝天常驻。
成效3
三地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
京津冀区域同属海河流域水系,互为上下游、左右岸。在水环境联保联治方面,京冀两地政府先后签署两轮次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护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门头沟区和张家口市、承德市共同组成“保水共同体”,形成了保护者和受益者的良性互动。
聚焦“空间管控、总氮削减”,共同制定实施《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2019-2025年)》,统一规划携手保上游好水、送下游清水。落实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三地连续七年开展京津冀突发水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共同提升环境应急监测和处置能力。
梁文玥表示,在绿色低碳协同发展方面,三地推进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共同研究编制《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北京市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企业、气候友好型区域和气候投融资等试点,发布了全国首个面向车用氢能领域的碳减排方法学,2023年在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评估中北京市排名第一,北京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