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创新话语体系 讲好开学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4-11-15 15:44:10 来源: sp20241115

  【光明论坛】

  作者:马龙 李虹(分别系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新学期以来,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课,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南京江北新区,“开学思政第一课”之“追梦之旅”在南京江北图书馆开启,这堂课通过妙趣横生的视频、新奇奥妙的科普,让学生收获别样的体验和思考;在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贵州教育大讲堂》推出2024秋季开学第一课特别节目“长征精神之美”,“云课堂”联动三地,以“实景讲述+史料呈现+云端播放”的形式获得广大观众点赞,带来了一堂生动又深刻的思政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思政课建设作为教育事业的政治性、战略性、基础性建设,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通过转化话语表述方式,进一步深化对思政课如何讲好道理、讲好故事的认识,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有利于将思政课打造成学生愿意听、喜欢听,进而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人生金课,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讲好开学思政课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一方面,强化价值引领,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为核心,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思想的魅力、真理的力量教育引导学生。另一方面,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话语体系,结合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与重大问题,将深厚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话语表达。具体而言,以生动的叙事代替抽象的理论,讲透党的创新理论和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认同感;以小切口、小题材揭示大主题,讲透生活中的朴素真理,使思政课更有亲和力、感染力。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创新思政课话语体系,更要讲深讲透讲活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史、文明史,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价值追求、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恢宏厚重、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中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认同。一方面,开学思政课要善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通过在思政课堂中的讲授和研讨,促进青年学子个人品德修养的提升。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大量引用古代经典名句,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也为思政教育的案例筛选提供了捷径,通过讲明所引用典故文献的深厚内涵、溯源发展,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体悟其时代价值,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另一方面,通过在叙事上采取跨越时空的宏观视角,引导学生从历史分析中洞察现实,认识到中华文明的灿烂悠久,培养学生的历史主动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史实资料融入思政教育、以辉煌历史滋养思政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因此,思政课教学要注重启发性教育,打破传统的“我说你听”的教学模式,鼓励多方发声、共同参与,提升话语体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思政课开展提供更多鲜活立体的视角。同时,善用“大思政课”,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立足学生成长规律和时代背景,对照新时代的历史坐标和育人要求,采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话语体系,降低思政教育的说教感。天津外国语大学创新开展的“实验室中的思政课”,通过将教学内容案例化、场景化,解决了以往思政课教学学生游离性听课、浅表性理解、参与性缺失等“痛点”,也让思政教学更生动有效。此外,通过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让学生走进社会、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感受思政教育的魅力。最后,还可以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引入思政课堂,营造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新局面,真正做到浇花浇根,育人育心。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25日 16版)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