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21:17:33 来源: sp20241223
近年来,电影创作者积极在生活中寻找灵感源泉和素材,敏锐捕捉社会热点话题,向大众讲述与个人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故事,让电影的影响力不仅停留在银幕上,还成为展现社会进步、反映时代精神的风向标。现实题材作品《我不是药神》《保你平安》《孤注一掷》《第二十条》等集中涌现,聚焦电信诈骗、网络暴力等诸多社会问题,让电影的内容表达与当代社会发生着更加广泛的互文性联系,同时以积极、向上为主基调,让观众感受到温暖、感动与希望。
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制片人张婷婷参与了今年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策划、制作的全过程,她透露,影片中的案例参考了现实中的诸多案例。张婷婷表示:“在创作之初,我们就想弘扬‘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理念,激活‘沉睡的法条’,制止不法侵害,弘扬正义和见义勇为的精神。”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副厅长周惠永表示,电影《第二十条》将真实案例艺术化处理后搬上大银幕,生动呈现出当前检察机关在办理类似案件中所采取的法理情统一、不机械执法、不就案办案的思想,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
这两年,用现实主义精神创作的法治题材电影越来越火。《检察风云》《坚如磐石》等电影以现实中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司法案件为原型进行改编创作,以艺术化的形式展现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与进步,同时表现出对于重义向善的道德品质和追求社会正义的期望,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提高了影片的教化功能与社会意义。
“看到坏人作恶是见义勇为还是畏首畏尾?”“受到不法侵害是奋起反击还是忍气吞声?”这些话题一直备受老百姓热议。为依法准确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维护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利,鼓励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刑事司法工作,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了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切实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做法,坚决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
在司法题材之外,更多不同题材的电影照进现实,使电影题材具有一种广阔的社会辐射面,引起更多观众的切肤感受和深层思考。《孤注一掷》全面呈现了网络诈骗的复杂生态和背后的社会根源,帮助观众深刻认识到诈骗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保你平安》关注网络谣言与校园霸凌,借助主人公魏平安寻找造谣元凶的过程,表现出追求正义、向上向善的情感力量;《我不是药神》由真实新闻改编,以细腻真挚的笔触勾勒出跌宕起伏的角色命运,触动无数观众的心灵。
这些电影在积极展现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传递温情和希望。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指出:“从整体上来讲,近年来的现实题材作品体现出一种向上向善的积极性和正面性。不是把伤疤揭开就不管了,而是去缝合伤疤,让观众体会到正义的胜利,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解,由此,温暖透过电影照进了现实。”
(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牛梦笛 杨桐彤)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