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法善治护航乡村全面振兴(法治头条)

发布时间:2024-12-21 16:34:25 来源: sp20241221

  图①:贵州省黔西市司法局工作人员(右三)到谷里镇香山社区农家小院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周训超摄(影像中国)   图②: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黄畈村风光。   曹忠宏摄(人民视觉)

  党对法治乡村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乡村矛盾纠纷化解和平安建设机制更加健全,乡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推进……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有力有序开展,持续走深走实。

  近期,司法部联合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2024年法治乡村基层行”主题宣传活动,记者前往山东、江西、甘肃等地,就法治乡村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采访。

  ——编  者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常路镇茶沟村

  化解矛盾的三把“钥匙”

  本报记者  李  蕊

  “你们占地,还有理了?”地头里,于老汉锄头一扔,气冲冲地掏出手机,电话打到了镇信访办。

  因为啥事?原来,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常路镇茶沟村,于老汉与邻里的承包地中间夹着一条排水沟,属集体沟渠。为了多种地,双方不同程度填埋占用了沟渠,如今要标清界线,又起了争执。

  “邻里相处,家长里短,勺子哪能不碰锅沿儿?”茶沟村党支部书记伊永祥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找对钥匙方开锁。解矛盾,纾民困,咱有三把‘钥匙’。”

  哪三把“钥匙”?“第一把是‘常规钥匙’,把镇村干部、村调解员、村级网格员作为基层社会矛盾调处的最前沿常备力量。”伊永祥说,“镇级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组成专项化解小组,找出记录原始数据的地亩册子,领着于老汉等人实地测量,可双方不满意,非说原始数据不准确。”

  “第二把是‘亲情钥匙’,用好乡里乡亲‘情感杠杆’。”伊永祥说,他们走访了周边邻里乡亲,请老党员上门拉家常,但几次沟通后,双方“心结”仍未解开。

  用“理”、用“情”疏矛盾未果,果断启用第三把“钥匙”。对于涉法涉诉案件,常路镇用法治力量联合调解。“镇综治办、信访办、法律服务所齐参与,召开听证会。”伊永祥说,方案最终决定在保证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待本季农作物收获后,按照原界线重新恢复排水沟。

  “有理有据,心服口服。”听证会结束后,于老汉主动与对方握手言和,矛盾得到化解。

  近年来,临沂各地改进工作方法、多元化解涉农矛盾,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等纠纷解决方式,发展壮大村、社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通过“算亲情账”“门口办案”等措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

  创新普法形式,法治深入人心。除了大喇叭、宣传栏等传统方式,临沂各地着眼群众需求,深度挖掘革命根据地红色法治资源,多元化、多角度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创作排演了一幕幕沉浸式普法剧。

  “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法律进村入户,让普法更生动有趣、深入人心,才能拉近法律与群众的距离。”山东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杨增胜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引导各地凝聚众力,推动乡村法律服务提质增效,多措并举创新普法形式,让法治精神更好地在乡村落地生根。”

  

  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

  “五老”解纷助平安

  本报记者  王  丹

  从江西省瑞金市市中心向西北驱车8公里,便来到了沙洲坝镇洁源村。走进村里,只见民主法治广场旁的一棵百年古樟下,村民正在聊天。

  迎面走来的是欧阳钊。欧阳钊今年88岁了,有50多年党龄,曾是洁源村村委会主任。如今,作为“五老”代表加入了村委会的矛盾纠纷调解队,欧阳钊干劲十足。

  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近年来,洁源村弘扬红色法治文化,把法治融入基层乡村治理,带动乡村发展。

  从2022年起,以欧阳钊为代表的老党员干部、老军人、老专家、老模范、老教师等“五老”人员,组成一支15人左右的矛盾纠纷调解队伍。“作为村里的老人,他们德高望重;作为‘法律明白人’,他们在普法宣传上又有优势。别看这支队伍不大,发挥的作用可不小嘞!”在村里的综治中心,村治安调解主任廖志明乐呵呵地说。

  去年,村里引入了一家越野车俱乐部。没成想,在修建跑道时,施工方砍的树涉及13户村民。事后如何赔付?两方难以谈拢。

  “硬要赔16000元,这几棵树到市场上买,我看也就几百元!”承包商不配合;

  “村干部来和大家好好说,事先打了招呼咱一分不拿也同意!”村民不满意;

  “动土开工,砍树得商量,在村里,这就是规矩呀!”廖志明也为难。

  一筹莫展之际,廖志明找到了欧阳钊,“老主任,请你上门说道说道?”

  “没问题,现在就去!”欧阳钊毫不犹豫,挨个去上门说理。

  村民这边,欧阳钊苦口婆心;到了项目方,欧阳钊也是摆事实讲道理。两边跑、两边劝,赔偿总额协商至最后的2000元,大家最终和气收场。今年,越野场地正式开门营业,不少游客来到村里体验越野乐趣。

  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从拆除空心房到环境卫生整治,从产业发展到普法宣传教育……“五老”团队还特别编写了“三句半”等宣教歌谣,不定时到村里的红色文化大舞台、民主法治广场“开演”。

  从村里到镇上,织起平安网。沙洲坝司法所与本镇12个行政村签订了法律顾问合同,相关费用由镇政府承担,在村民或者村委会有需求时提供法律服务。“村集体签订承包合同,村民涉及重大纠纷无法调解时,由专业的法律服务为村庄兜底。”沙洲坝司法所所长罗燕表示。

  2022年起,瑞金市组建了由挂点市领导、乡镇干部、公安干警、司法行政干部以及律师等成员构成的“平安服务队”,村里每家每户都贴上了平安服务队联系卡。“自2022年7月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1669件,协助解决群众诉求1801件,开展结对帮扶1128次,开展法治宣传731场次。”瑞金市司法局副局长刘志锋说。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

  红色法治文化融入乡村治理

  本报记者  银  燕

  清晨,一缕阳光洒落,荔园堡村从一片片绿意中逐渐醒来。

  荔园堡村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地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所在地。

  村里,法治的元素随处可见,法治大篷车、法治文艺演出,更是为群众喜闻乐见。

  “啊嗨,啊嗨,嗨嗨嗨,三弦三弦震天响,高原高来黄土黄,高举红旗跟定党……”

  抗战时期,边区法官马锡五创造性地将群众路线运用于司法审判中,形成了“马锡五审判方式”。如今,这一宝贵经验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融入了当地的乡村治理之中。

  荔园堡村的张明(化名)平日以养牛为生。前不久,他听说附近的风电项目可能会对自家的牛产生不良影响,就跑去项目建设地阻拦施工。很快,村里调解员就收到施工方希望调处该纠纷的请求。

  事实究竟如何?调解员首先来到实地细致调查。经调解员多方了解,在建风电设施的影响范围为200米,而张明的住房及养殖区域距离风电设施拟安装点300米以上,一般不会对住房、棚舍及牲畜产生危害。

  在南梁司法所、村里调解员的耐心劝解下,张明心中仍有疑虑,表示他想听听在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卢正旗的意见。调解组工作人员很快带张明找到了卢正旗。

  “有啥事咱规规矩矩说事,把施工方挡住没道理。”

  “你要相信党和政府,他们说的都是经过科学测量的,不是糊弄咱们老百姓。”

  卢正旗了解情况后,摆事实讲道理、论实情讲保障,打消了张明的顾虑。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调解工作组同时积极普法讲政策,最终化解了矛盾。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融入乡村治理。”南梁司法所所长钟瑞云介绍,庆阳是革命老区,这里的华池县也是评剧《刘巧儿》原型封芝琴的家乡。

  据介绍,庆阳市司法局打造富有地方特色、赓续红色法治精神的“巧儿说法”法治品牌,讲解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身边的法律顾问”。依托“巧儿说法”品牌,当地组建“巧儿说法”演出队,为群众义务演出130多场(次);同时还组建庆阳市“巧儿说法”律师服务团队32个,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26日 18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