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国际视点)

发布时间:2024-11-28 06:58:42 来源: sp20241128

  近日,德国政府宣布将推动“南部氢能走廊”开发建设,这是目前欧洲规划建设的5条大型“氢能走廊”项目之一。根据规划,德国将通过专用管道,将在北非地区通过风能或太阳能生产的氢能经由意大利和奥地利输送至德国南部,以满足当地对氢能日益增长的需求。今年6月,德国政府还正式通过《氢能加速法案》,旨在加快氢能基础设施、进口及生产设施的建设步伐。

  近年来,德国政府持续加大氢能产业支持力度,丰富产业应用场景,以期到2030年成为氢能技术领先国家,助力实现气候转型目标。中国和德国在氢能产业领域展开多项合作,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不断升级国家氢能战略

  当前,全球氢能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到2030年全球氢能直接投资额有望达到3200亿美元,到2050年全球氢能占全部能源消费的比重将提高到18%,氢能孕育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美元。在今年4月举行的2024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氢能的开发与利用也是行业高度关注的话题之一。全球500余家来自氢能和燃料电池领域的企业参展,交流氢能技术最新成果,展示新能源解决方案。

  德国政府2004年成立了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组织,以支持氢能产业发展。2020年,德国政府出台首版《国家氢能战略》,提出投资90亿欧元促进氢能发展。2023年7月,德国政府更新了《国家氢能战略》,提出到2030年成为氢能技术领先国家。新战略预计,到2030年,德国的氢能需求量将达到130太瓦时。德国还计划到2030年将国内电解氢能力的目标提高一倍,从5吉瓦提高到至少10吉瓦。

  在加快推动国内氢能产业发展的同时,德国也加强海外氢能供应链合作建设。2021年,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与联邦教研部联合发布《国际氢能项目资金资助指南》,提出推进海外氢能项目建设并为德国氢能进口做好准备。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部长舒尔策表示,通过更新《国家氢能战略》,德国希望向伙伴国家传递信号,德国不仅希望可靠地进口氢能,还希望助力新的氢能供应链良好且可持续发展。

  加速布局氢能全产业链

  在德国北海的黑尔戈兰岛附近海域,德国能源企业莱茵集团与合作伙伴建立的一座海上风力发电场,每年可生产超过20亿千瓦时电力,可供约50万个家庭使用。在风电场中央的海上平台,项目团队计划安装多个大型电解槽设备,利用风力发电制氢,并通过海底管道,将绿氢输送至陆地储存。据介绍,该项目计划安装约300兆瓦的电解槽容量,届时每年可在海上生产2万吨绿氢,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8.5万吨,并争取在2035年将产能提高至10吉瓦。

  在制取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的氢能被称为“绿氢”,是目前氢能发展的着力点之一。莱茵集团目前正在欧洲推进约30个绿色氢能项目。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库斯·克雷伯介绍,公司在氢能基础设施和技术研发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建成多个氢气生产和储存设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把氢能送达各类应用场景并创新氢能利用方式,需建设高效的氢能基础设施。德国加入了欧洲氢气骨干网计划,规划建设5条大型“氢能走廊”,除“南部氢能走廊”外,来自北非的绿氢将经地中海输送至西班牙、法国等地,最终到达德国西南部;北海走廊利用北海的风电氢能,连接荷兰、比利时和德国北部;在波罗的海和北欧地区,利用当地风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生产氢能,与德国东北部氢能网络相连;最后一条氢能走廊连接东欧和德国东部、东南部地区,支持当地工业中心的去碳进程。德国政府计划在2027至2028年前改造和新建超过1800公里的氢气管道,这些线路将获得“欧洲共同利益重要项目”计划的部分支持。

  作为上述欧洲计划的补充,德国12家主要管道运营商还发布了“氢能核心网络”联合计划,计划投资超过30亿欧元改造和新建约9700千米的氢气运输管道,将氢气生产中心与工业用户、储存设施、发电厂和进口走廊等连接起来。德国经济和气候保护部表示,为迅速扩大氢能市场份额,需要高效、低成本地发展氢能网络基础设施,使其与氢能市场同步成长。

  德国政府预计,到2030年德国50%—70%的氢能需要进口。德国可再生能源协会负责人西蒙·彼得表示,汉堡港、不来梅港、罗斯托克港等港口正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氢气进口做好准备。

  中德绿色合作空间广阔

  “储能系统工程师”“氢能分析师”“市场经理”……在中国新能源企业阳光电源德国慕尼黑公司的招聘列表里,几十个岗位正虚位以待。经过数年发展,阳光电源在德国及欧洲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德中两国在氢能领域的合作充满机会。”阳光电源欧洲区副总裁莫里茨·罗尔夫介绍,公司在德国成立了氢能研究所,两国团队针对德国及欧洲市场的实际需求,开展在不同场景下的氢能应用研究。

  德国总理朔尔茨今年4月访华期间,参观了中德合资企业——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他表示,德中企业在氢技术领域的合作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博世集团氢能项目总监赫尔克·克林格介绍,从氢动力燃料电池到成渝“氢走廊”再到“西部氢谷”,公司深度融入中国市场。德中两国在氢能领域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两国经济共同发展,也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思路。

  “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氢能市场之一。”国际氢能理事会联合主席、德国林德集团首席执行官蓝胜杰介绍,从制氢、储氢、运氢到加氢,该集团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技术储备,并与中资企业合作,为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一座综合加能站提供了一套现场制氢装置,产氢能力为每小时500标准立方米。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工业自动化研究所能源专家普热梅斯瓦夫·科马尔尼茨基认为,德中两国在氢能技术、商业模式、运营管理等方面拥有广阔合作空间。

  “以氢能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正在不断拓展,国际氢贸易具有很强劲的基础。”国际氢能委员会执行董事史蒂文·利布雷希特认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应对。

  (本报柏林8月11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2日 16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