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成年人构筑清朗的网络空间(新媒视点)

发布时间:2024-11-14 19:46:28 来源: sp20241114

  邻居老张查了孩子的网上消费记录后,脸立马绿了:游戏平台买装备花了3600元、视频网站充会员花了900元,买某软件“限量版”皮肤花了1200元……算下来,近3个月竟然消费2万多元!

  老张说,花这么多钱当然心疼,更让他气愤的是这钱花得不值。买东西,讲究“一分钱一分货”。为了网上这些“没影儿”的东西,孩子流水似的花钱。“家长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现在却被大风刮走了!”老张一脸懊丧。

  被风刮走的,岂止是家长的钱?还有孩子们的宝贵时间。

  作为“网络原住民”,当代未成年人的消费观念与上一辈有较大不同。他们不吝于为自己钟爱的虚拟产品买单。未成年人的金钱观、消费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支付行为缺乏概念,不知柴米油盐贵,特别是在很多游戏、直播平台上,用来充值、打赏的是游戏币和电子礼物,这给一些未成年人“花的钱不是钱”的错觉。

  一些商户因此嗅到“商机”,通过诱导未成年人网络沉迷,达到提高消费的目的。

  这些年,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直播打赏等行为造成经济损失的事例常常出现。部分互联网信息含有诱导沉迷、吸引消费的内容,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分辨能力有限,种种不良信息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埋下隐患。

  移动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触网”呈现出低龄化、常态化特征。研究报告显示,小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达95%,28.2%的小学生在上学前就已经接触互联网。在公园、在商场、在地铁……随处可见捧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孩子。触手可及的各种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网络游戏等,早已成为陪伴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境系统。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各大网络平台研发的一系列“防沉迷”系统,都是为了给孩子构筑一方清朗的网络环境。

  这些“防沉迷”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家长认可现阶段“防沉迷”工作成效。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发布的报告指出,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长、月活跃用户数、消费流水等数据,已有较大幅度减少。

  “防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因势利导,从小抓起,从小处抓起,用健康、优质的网络内容吸引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网络、合理使用网络,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做到这些,需要政府、企业、家庭、学校等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撑起未成年人的网络晴空。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