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12:20:18 来源: sp20241127
中新网 西宁1月24日电 (张添福 郭满福)作为“生态大省”的青海省,如何让高颜值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高价值的“金山银山”?正在举行的青海省两会上,农工党青海省委会建议,应做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文章。
图为2024年1月,位于青海省的长江源头区域的自然景色。丁巴达杰摄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三江源区域,北部横亘青、甘两省“生命之源”祁连山,东北部是中国内陆最大咸水湖青海湖,西部是中国“聚宝盆”柴达木盆地。青海是中国“生态大省”,被誉为“中华水塔”。
据青海省自然资源厅此前消息,截至2020年底,青海省国有园地达5.37万公顷,国有林地428.62万公顷,国有草地3918.46万公顷,国有湿地509.75万公顷。此外,青海省水资源总量1011.91亿立方米;全省整合优化后共有自然保护地79个(国家公园2个、自然保护区26个、自然公园51个),总面积达26.61万平方公里。
所谓生态产品,一般指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质上就是将绿水青山中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合理高效变现。
中国官方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
图为2024年1月,青海省生态管护人员在长江源头区域巡护。丁巴达杰摄生态产品本底调查有待进一步加强,生态产品统计和监测体系、生态产品估价及核算体系、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不健全……农工党青海省委会表示,青海省积极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路径,但也存在不少挑战。
对此,青海省政协委员、农工党青海省委会主委王昆等建议,应建立健全产权制度,摸清产品“底数”。如尽快界定各类生态资源产权主体,明确确权登记的原则、技术、规范等,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产品“归谁有”“归谁管”和“归谁用”等问题,形成多元化生态产品生产和供给主体。
“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监测机制。”农工党青海省委会建议,应加快构建生态监测网络,建立生态资源区域实物账户、功能量账户和资产账户,摸清生态资源存量底数和流量现状。
在完善生态价值核算机制方面,农工党青海省委会建议,应建立省级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开展省域GEP定期核算。
在公众讨论颇多的健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方面,农工党青海省委会建议,完善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机制,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用水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探索多样化补偿方式。(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