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1 09:29:46 来源: sp20241101
中新网 12月8日电 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何炤华表示,我国援外医疗从“输血式”的援助已经转向了可持续的“造血式”的合作,帮助受援国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就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举行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援外医疗有哪些新的特点和创新举措?
何炤华回答称,我国援外医疗工作步入了新的时代。在新的时代里,我国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援外医疗队工作格局。
何炤华表示,一方面,我国拓展提供医疗服务的国家增多,十年间,根据有关受援国的请求,我国向南太岛国、加勒比海地区等7个国家新增派了中国的医疗队,医疗队年均服务受援国的患者已经达到数百万人次,而且还在逐年增加。
另外,我国还推动与当地医院建立对口医院合作,目前我国各地方的医院和全世界43个国家48家医院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对口合作关系。同时,也和有关国家一起合作,建立了25个临床重点专科中心,也引入了数百项新的技术。我国援外医疗从“输血式”的援助已经转向了可持续的“造血式”的合作,帮助受援国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同时,我国还创新了援外医疗模式,开展了短期义诊,在30多个国家开展了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的“光明行”,实施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爱心行”帮助了全世界万余名患者解除了病痛。
另一方面,我国还不断拓展跟许多国家公共卫生的合作。从2014年开始,我国援非抗击埃博拉,协助多国防控黄热病、鼠疫、寨卡等疫情,还积极支持非洲疾控中心的建设,与坦桑尼亚、科摩多等国和国际组织共同实施疟疾、血吸虫病这些公共卫生的合作项目,开展抗疫的国际合作,为维护全球的卫生安全作出了贡献。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