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09:10:57 来源: sp20241124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大议题。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当代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具有庞大规模,如何保障未成年人安全用网的问题日益凸显。8月28日,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合作编撰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年度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四川成都发布。
《报告》从法律体系、行政监管与综合治理、司法保护、平台实践、社会共治、网络素养6个角度全面总结了我国2023-2024年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的进展和成果,系统展示了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丰富实践,并对未来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前景加以展望。
《报告》强调,中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庞大,互联网普及率高,显示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活跃度。网络保护不仅要应对不良信息的挑战,还要关注未成年人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角色和面临的新挑战。为此,建立多元化治理层次和精准保护机制尤为重要。
《报告》指出,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例如,新技术的运用不仅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个性化教育和智能化学习系统,还有助于开发内容审查工具,通过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有效识别和过滤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从而净化网络环境。数据分析在心理健康监测和风险特征识别方面也展现出巨大潜力,有助于早期预警和及时干预,保障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网络安全。《报告》同时指出,随着新技术的普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个性化推荐算法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过度沉迷于网络。新技术的误报问题也可能限制未成年人的信息获取权和表达自由。
《报告》建议,面向未来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构建,需要从多方共治、技术创新、素养教育等多维度展开,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有机结合,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教育,提高家长参与度,提升公众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和探索网络世界,学会在网络空间中保护自己、发展自我。
(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胜)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