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热”折射中国文旅新风尚

发布时间:2024-11-24 10:51:09 来源: sp20241124

去博物馆研学打卡,穿汉服与文物合影,集齐一套文物印章,买一个“考古盲盒”带回家……近年来,中国多地不断掀起“文博热”,各地博物馆以各种形式“破圈”,吸引更多青少年探寻传统文化。

  每到周末,中国多地博物馆都会掀起一波客流小高峰。前不久,一次观展经历让家住河北衡水的周立壮对家乡2200多年的建制史产生了浓厚兴趣。

  走进衡水冀州博物馆,以3D形式再现大禹治水、九州鼎由来的科技场景,让参观者置身其中,跟随历史的脉络了解古城冀州的过往千年。

  “听过大禹治水的故事,没想到就发生在我的家乡。”周立壮说,冀州博物馆之旅收获颇丰,“科技赋能让历史故事‘动’了起来,我们仿佛‘穿越’回古代,划分九州的渊源在我的脑海里更加清晰”。

  “博物馆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文化精髓。”衡水博物馆馆长杜相立说,过去很多老人在这里寻找过往记忆,现在到博物馆追寻历史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

  在各地博物馆,总能看到不少老师、家长带着孩子参观,一些孩子站在展品前认真观察,不时拿出本子记录;也有学生手拿历史课本,不时与展品信息对照;还有不少年轻人身穿汉服、妆容精美,与文物合影留念……沉浸式研学体验不断激发青少年文化探索的热情。

  杜相立表示,衡水博物馆每年与大中小学联合举行的研学活动有100余场,还到学校、社区举办各类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文化活动。博物馆推出的“云游衡博”数字化平台,吸引许多青年学生点击浏览。

  博物馆还不断创新“打开方式”,通过创意化表达、举办特色活动,吸引年轻人逛展。不久前,在河北廊坊博物馆逛展的大学生柴雨桐购买了一套限定版拼图盖章卡套盒。

  “卡片上留的空白处需要填什么呢?”在仔细询问工作人员后,柴雨桐了解到,将这些空白填满,需要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寻找馆内9个精美印章,包括从商代到宋代8种不同字体的“龙”和1件含有龙纹饰的文物印章。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字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值得我们一品再品。”柴雨桐说,她带着任务认真参观博物馆,了解了“龙”字由分到统、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加深了心中的文化自信。

  文化体验热度不减,文创产品热销走俏。一些博物馆通过积极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用文创产品建立与观众之间的连接,让古老的文物重焕生机。

  “朕的祝福”公仔印章盲盒、“朕赐平安”平安符、“朕赐安康”香囊……在河北承德博物馆的“承德好礼”销售专区,文创商品琳琅满目。刚刚结束参观的李晓玲和朋友们拎着一包文创产品走出了商店。

  “以前周末聚会逛街,现在结伴看展览,还能买到这样寓意好、品质高的纪念品,每次来都有新收获。”李晓玲说。

  承德避暑山庄旅游集团董事长李思泉表示,“承德好礼”涵盖40个系列近2000款文创商品,其中很多创意源自文物考古、历史文化,去年销售收入达1500万元。

  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明好认为,近年来传统文化传播展现更多朝气,历史文化元素结合年轻人喜爱的表达,令文旅产业兴起“新国潮”。(记者冯维健)

(责编:王仁宏、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