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大食物观 维护粮食安全

发布时间:2024-12-28 03:52:15 来源: sp20241228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深刻把握大食物观的内涵,切实维护粮食安全、食物安全,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粮食安全与食物安全的辩证统一。一方面,树立大食物观,基础是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食物安全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粮食安全就没有食物安全。因此,要坚持依靠自己保口粮,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另一方面,保障食物安全是对确保粮食安全的拓展升级,两者辩证统一于大食物观。大食物观要求在确保基本口粮安全的基础上,保障蔬菜副食等所有入口食物的供应,以多元化层次化的食物供应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分散与化解主粮风险,升级了食物安全保障战略。

  坚持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一体互促。一方面,树立大食物观,就要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大食物观体现食物生产结构优化、食物来源多样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导向,要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树立大食物观,不仅需要推动农林牧渔并举,还需要普遍开发植物、动物与微生物资源,向森林、江河湖海、设施农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另一方面,开发食物资源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条件。大食物观的本质在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秉承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的理念,贯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为此,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构建食物生产力与生态系统资源承载力相平衡的大食物体系,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生产布局,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开发食物资源的根本依托,让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坚持食品安全与食品伦理责任协同共治。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食品安全是践行大食物观的前提,把农产品质量抓好,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从生产源头和过程监管两方面共同保障食物安全。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卫生体系标准问题,也是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大食物观内含尊重生命、保障消费者安全与健康的伦理意蕴,应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着眼大食品、聚焦大营养、面向大健康,持续提升食品安全现代治理能力,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不断增进社会福祉。

  坚持食物生产与农业现代化建设互融共进。树立大食物观,要求树立大农业观,发展现代农业,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夯实粮食安全基础。以有效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推进大食物观、大农业观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大食物观,必须以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新技术赋能打造未来食品行业新业态。以大食物观引领大农业观,将“藏粮于技”与“藏粮于地”作为重要抓手,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助力食物生产与农业现代化建设互融共进,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总之,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问题不仅是关系党和国家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实践问题。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必须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食物观的系列重要论述,坚持树立大食物观,自觉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生态保护、加强食品安全治理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广泛开发食物资源,构建新时代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基础。

  (作者:侯勇,系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光明日报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