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1:29:37 来源: sp20241109
对帔上身,水鬓一戴,伴奏声里铜锣一响,刚还嬉笑玩闹的孩子们侧身站好,眼神炯炯,架势已经端起来,孩子们放声唱着:“曹操脸上三分白,关公脸上一片鲜红,张飞长矛颠倒挂,赵子龙可算得锦绣玲珑呀……”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白鹭中心小学东河戏非遗传习所,非遗传承人马玉兰正在教授孩子们《牡丹对药》选段。
东河戏是古老的江西地方剧种,最早源于白鹭古村。明代万历年间,有人将只唱不做的“坐堂班”与有形无声的“扮故事”合二为一,加上富有地方色彩的民间锣鼓曲牌,搬上舞台演出,这就成为了后来的东河戏。
“如果说中国古代戏曲是一个大花园,东河戏就是这个大花园中一朵独特的小花。”马玉兰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东河戏广征博采,吐故纳新,逐步形成一个大型剧种,被誉为研究南方多声腔剧种的“活化石”。全盛时期班社多达30余个,演出范围逐步由赣南扩展到周边的万安、遂川、泰和等地以及福建宁化、连城、永安,还远涉广东梅县、潮州、始兴等地演出。
马玉兰介绍,东河戏有自己的鲜明特点。“脸谱不同于其他剧种,动作和身段特技都别具特色。”东河戏连台大戏古朴雄浑,气氛热烈,保持了人声帮腔的特点,一人唱,众人和;昆腔曲牌,笙簧同奏,细腻典雅;乱弹腔,板式多变,繁音急弦。
东河戏历经数百年的积淀,艺术价值十分突出,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赣县区文化馆馆长张英介绍:“为了保护和传承东河戏,我们通过挖掘整理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抢救性保护,同时,大力开展东河戏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培训。”
白鹭中心小学里,到了课间操时间,独特的旋律在操场上响起,孩子们伴随着音乐做起了独具特色的“东河戏韵律操”。
由于东河戏学习的时间较长,门槛也相对较高,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体会到东河戏的独特魅力,马玉兰将东河戏经典曲牌《折柳阳关》、东河戏高腔音乐以及东河戏舞台表演肢体动作、指法、基本舞步等戏曲元素融入广播体操,编创了东河戏韵律操。
“韵律操降低了孩子们接触东河戏的门槛,”张英说,“在孩子们心里播下种子,从小培养非遗的传承者。”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4日 07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