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参与者和推动者(深聚焦)

发布时间:2024-12-24 02:47:34 来源: sp20241224

  图①:中国地质博物馆烟台分馆,山东省烟台市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在了解生态知识。   唐 克摄   图②:安徽省合肥市蚌埠路第二小学的空中农场里,学生们在摘蔬菜。   解 琛摄   图③:江苏省泗洪县佳和公园,老师带领学生走近自然,写生绘画。   陈 玉摄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各地各校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广大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生态环保的良好习惯,学习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美丽中国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课堂有生态

  生态进校园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城南实验学校利用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人文底蕴及城市乡村发展等典型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蚕的感觉器官有哪些?”“蚕卵有什么特征?”云南省昆明市中华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蚕的一生”单元时,引导学生用图文方式记录观察,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上海市推进“绿化精品课进校园”项目,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及植物园等成立课程教研组,负责课程研发,一批系统的绿化精品课程将走进中小学校园……

  课程教学是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各地各校普遍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为主题,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校内课程。

  与此同时,在劳动教育环节,不少学校通过普及校园种植,践行垃圾分类,组织参与卫生打扫、绿化美化等,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白菜耐寒,适合现在种植。那为什么将种植时间选在下午?”走进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二中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生物老师夏浪手持锄头,带领八年级学生开展种植。“我知道!现在蒸腾作用弱,有利于白菜幼苗的存活。”围拢的人群中,传来学生响亮的回应。

  2016年起,遵义十二中建立“悠悠南山”劳动教育基地,将园地分给30余个班级。师生一起翻土、播种,精心浇水、除草。辣椒、西蓝花、豌豆苗……伴随一季又一季收获的,是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深入了解。

  “不仅如此,社团活动也是扩大生态文明教育半径的有效方式。”该校校长宋燕介绍,如生物兴趣社团学生养乌龟、种花草,动手做生态瓶,多形式认识生态系统;DIY创意手工社团学生变废为宝,利用废纸、塑料瓶制作精美的笔筒等摆件。“通过开展浸润式的生态文明教育,学生热爱生态、保护环境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涵养。”

  浙江省在中小学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要求开展森林、河湖、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普及“林长制”“河长制”等知识内容,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北京市将垃圾分类与生态文明教育相结合,纳入中小学生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实施方案,从课程、活动、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如今,“课堂有生态、生态进校园”的格局在多地校园加快形成。

  参与生态实践

  增强环保意识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东部,成片的沙化土地连成沙墙。一群“红领巾”小心翼翼穿过沙丘,眼睛紧盯每一丝绿色的线索,寻找着沙生植物和种子……每到秋季学期,康巴什区第一小学二三年级学生都会到学校的治沙实践基地参加实践课程。

  初次参与治沙的学生充满好奇,有的俯下身,仔细观察狭缝中的植物,有的挖掘沙土,触摸坚韧的叶子。采回的种子被送到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进行脱水、密封处理并制成标本,之后带回学校“红领巾”治理荒漠课程馆,供学生们参观学习、丰富治沙知识。

  “在春季学期,老师和专家会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孩子们不断摸索沙柳等植物新的栽种方法,提供更好的成活环境。”一位四年级学生家长表示,非常赞同这类生态实践,“孩子们亲身探索植绿护绿,有思考、有实践、有互动,在实践过程中,他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更深了。”

  据介绍,康巴什区第一小学近年来开展“红领巾”治理荒漠综合实践,2019年4月至今,师生及家长近4000人次参与其中,埋设纱网沙障80亩,成活沙柳沙障和沙生植物80多亩,固沙面积近400亩。“治理荒漠的每一小步,都能为建设祖国北疆的生态安全屏障作贡献。”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还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如“保护母亲河”系列实践,学生调研了解乌兰木伦河生态状况,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清理河边卫生,打捞垃圾,生态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生态文明教育不只是课程教育,更是生活教育和行动能力的培养,校园之外的社会大课堂则成为重要资源。当前,不少地区和学校支持引导学生开展生态文明社会实践,培养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能力。

  “什么是生态廊道”“谈谈重金属污染”“鱼儿去哪儿了——带你认识水污染”……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环小课堂”实践团队走进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送课进社区的同时增强专业认同感、提升专业能力。

  今年4月起,该学院“生环小课堂”学生讲师团面向马桥镇居民开展了10余场科普活动。“我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宣讲中,帮助大家掌握环保技能,培养绿色生活习惯。”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汐说。

  据介绍,从吉林长白山野外站,到内蒙古额尔古纳野外站,学院还探索开展“丈量美丽中国”野外考察实践,开辟丈量青山、绿水、海疆等路线,带领学生前往最具生态特色的地区和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开展野外调查、测量和研究。“我们为学生提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练平台,希望他们开阔视野,提升能力。”该项目指导老师路葵表示。

  践行绿色低碳

  建设美好家园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山东省潍坊市广文中学校园内拥有众多百年老树,树木葳蕤,种类繁多。每到秋末冬初,从教室向外望去,橙黄橘绿,各成一景。今年11月,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生态景观育人优势,组织开展了一年一度的“枫叶节”主题学习周系列活动。

  语文学科的“枫叶颂”读诗、赛诗、颂诗会,历史学科“五角枫下的红色故事”,地理学科制作“中国赏枫地图和指南”……老师们精心设计,同学们探究成长,师生共赴一场美丽校园的聚会。

  不仅如此,广文中学还特别设立秋叶缓扫区、“拾秋”大课间,学生可以捡拾树叶做书签,体验游戏“杠老根儿”,自制“落叶雨”,在真实体验中感悟诗意,收获快乐。生态校园焕发活力的同时,也在润物无声中完成了环境育人的使命。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能够提供学习场域和教育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自然的和谐美好,从而逐步树立起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保意识。一段时间以来,多地学校积极开展生态校园、美丽校园建设,与生态文明教育相融合。

  引入福建高校首个“合同节水”新型管理模式、首个屋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校范围推广宿舍空气源热泵项目……福建理工大学持续开展节水节能行动,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日常教育;

  青海发布地方标准《生态学校评定导则》,明确生态学校创建程序及评价内容、要求、条件。青海教育系统制定《青海省绿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等文件,开展学校创建评定,打造一批高原生态示范学校,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高地贡献教育力量;

  江苏省江阴市北漍中心小学利用当地赤岸村美丽乡村的地域优势,将校园池塘、鸟类标本室、气象站、宣传画廊、植物园等建设成宣传、推进、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载体,构筑适合农村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育人环境……

  与此同时,多地学校还利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节点,组织以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征文、演讲、书画、手抄报等比赛,将校园文化活动融入生态文明教育,营造保护校园环境、守护美好家园的育人氛围。

  青少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教师是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的主体。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切实行动,推动学生担负起对大自然的道德责任,学习并践行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现代生活方式,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7日 05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