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08:22:44 来源: sp20241227
租房买房,不能光看“房”。一屋之外,邻里、物业、小区环境、周边设施……各种软性因素也得瞧瞧。一句话,社区服务好不好,直接影响幸福指数高不高。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升到2023年的66.16%,城市居民平均约75%的居住时间都在社区度过。城市快速扩张的同时,公共服务也必须紧紧跟上。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导则(试行)》,“嵌入式服务”这一提法值得关注。嵌在哪?社区、小区内,方便群众生活的“家门口”。啥服务?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一站式齐全。这一举措释放出新信号:公共服务转型升级,未来得在“嵌入”二字上下功夫。
公共服务首先要在物理上“嵌入”社区。满足“一老一小”的需求很关键。老年人往往喜欢就近接受照料,居家养老意愿强烈;婴幼儿家庭托育需求也不少,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灵活服务供给有缺口。对此,社区嵌入式服务能即时上门、随时可达,因而更好匹配“一老一小”群体对服务便捷化的要求。
嵌入式服务彰显出集约物理空间的建设智慧。目前,中国城市已进入存量发展阶段,与其在紧张的土地中新建大型服务空间,不如利用好城市的“金角银边”,让各种服务设施在已有的社区里“插花”。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不用轰轰烈烈地“大拆大建”,而是在方寸间“绣花”,通过补改一批、转型一批、划转一批、配建一批,优化空间布局,满足民众所需。
公共服务要在情感上“嵌入”社区。社区承载着人们对和谐人际关系的美好期望。《孟子》有言,“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道出了传统聚落作为情感共同体的一面。到了现代,人口异质性强、流动性大,城市社区作为一方安稳的“庇佑所”,也需要满足人们抵御个体原子化的精神需求。一起在社区餐厅吃个饭、唠唠家常,在小区楼下约场球、聊聊近况,周末带娃参加社区亲子活动,让孩子多个玩伴……借助社区嵌入式服务,“陌邻”变“亲邻”,个体更健康,社会更和谐。
公共服务要在体制机制上“嵌入”社区。过去,社区服务往往只靠社区大包大揽,导致后期疏于管理、疲于维护,建时轰轰烈烈,用时冷冷清清。要想避免这种“一锤子买卖”,社区服务就必须建立可持续的体制机制。例如,企业、社会组织、志愿团队等多元主体齐上阵,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样模式齐发力,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探索建设社区服务的长效机制。
现在,全国多地已在积极探索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杭州抓住筹办亚运会契机,建设一批百姓家门口的服务设施,屋顶打球、桥底健身成为新风尚;南京社区“红庙食堂”中午是老年人的餐桌,午后变休闲娱乐的牌桌,晚上又成为小朋友的学习桌……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建设,少不了基层首创精神。嵌入的是服务,连接的是民心,让更多普惠的优质服务“嵌”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责编:薄晨棣、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