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09:50:31 来源: sp20241125
中新社 杭州9月6日电 题:张勇:用影像记录中非友好故事
作者 曹丹
“记得小时候,我家门前有一条铁路,汽笛声是我童年的节奏……”《重走坦赞铁路》纪录片的主题曲以火车的汽笛声开场,动人的旋律与轻快的鼓点声交织在一起,一下子把观众带进了非洲大地。
坦赞铁路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也是中非友谊的丰碑。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坦赞铁路激活项目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将助力该铁路改造升级,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2018年,我们对铁路沿线数十个铁路站点的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进行采访,用他们的理解和言语记录下坦赞铁路沿线的真实故事。”该纪录片导演、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勇在6日受访时说。
非洲到底是什么样的?如何推动大众的正确认知?
“要把理解权还给观众。”张勇说,作为一个影视从业人员,拿起摄影机全面、客观、公正地记录,是他的使命,“影像一直是增进彼此认知的重要窗口。如何有效地连接两端,最重要的是姿态要‘平’、视角要‘平’”。
过去的十年里,张勇创作并导演了《波比的工厂》《我到非洲去》《我从非洲来》《“90后”的中非情缘》等多部非洲题材纪录片,并译制成英语、法语、阿拉伯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等多个版本在非洲、欧洲广泛传播。
“这个世界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世界。我聚焦的是小人物的群像、普通人的群像,而每个观众也都是普通人,影片中人物的欢笑、哭泣、歌唱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所以更容易共情。”张勇表示,把故事的理解权还给观众,是艺术作为跨越国界的通用语言的生动体现。
随着中非青年交流交往的日益密切,张勇纪录片的切入点和叙事风格也有所不同。
以2023年上映的五集纪录片《“90后”的中非情缘》为例,该纪录片以“90后”青年视角讲述中非交流故事。每一集都选取了一个非洲青年和一个中国青年共同合作的事件,讲述他们在合作过程中改变彼此认知、相互促进提升的故事。
纪录片《“90后”的中非情缘》海报。(受访者供图)开学伊始,作为大学老师的张勇重新回到校园,和学生分享纪录片创作经验。
“我的团队除了从业多年的资深创作人员,也包括一些中外学生。很多同学是在课堂上产生对纪录片创作的兴趣,经过多次实战磨炼,现都具备了较强的创作技能。”张勇表示。
张勇非常欢迎非洲学生的加入,希望通过中非合拍的模式,促进两国青年在文化交流、影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展现更多元、更丰富的非洲故事。(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