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推进循环农业发展 “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发布时间:2024-11-24 08:46:05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济南11月8日电 (记者 沙见龙)时下,正值苹果成熟时节。围绕果品品质提升和畜禽粪污处理,山东临沂蒙阴县垛庄镇孙家峪子村以合作社为依托,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通过资源化利用,将农村畜禽养殖粪污从“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目前该合作社社员户均种植果园3亩以上,户均年收入近10万元(人民币,下同)。

图为山东蒙阴漠河农场智能化玻璃温室内的水培蔬菜等作物。蒙阴县委宣传部 供图

  近年来,蒙阴县聚焦资源利用循环方式再深化、循环渠道再顺畅、循环链条再融合,围绕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果木枝条、霉烂果等领域,形成“果-菌-肥、果-畜-肥、果-虫-肥、畜-果-肥”4种循环农业模式及“一种双养”、轻简化堆肥还田等12项技术。目前,该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实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

  德州临邑县临南镇近年来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和济南新旧动能转化先行区等众多机遇,全力推动特色农业镇建设,形成“北农南工”产业格局。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凯盛浩丰龙头引领,吸引佰福康智慧农业入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三产融合。

图为邹城市峄山镇无害化处理后的猪粪肥。程广强 摄

  其中,佰福康不断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为主要路径,园区养殖猪、羊等动物可食用棚内杂草、残果、蔬菜残秧等,产生粪便又能作为肥料供给瓜果蔬菜,不需要单独上肥料,实现了动物养殖与棚区管理的统筹安排,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枣庄薛城区,新城街道大吕巷村土质偏沙土,适合种西瓜、辣椒等瓜菜。2013年,该村成立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和技术人员外出学习先进技术,创新推广“五膜覆盖”西瓜种植模式,大大提高了村民西瓜种植收益。

  在这一过程中,大吕巷村积极鼓励村民发展养殖,利用羊粪、猪粪做底肥,改良土壤、提高瓜菜品质,通过种养业相互促进,提供返乡就业岗位100余个,实现收入翻了一番,推动循环农业、乡村振兴进程不断加快。

  陵城区是德州市民族工作重点县(区),近年来,该区委统战部将做大、做强、做优民族村“牛”产业作为抓手,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整合7个民族村的养殖优势,投资3000万元建设糜镇李家寺村大型养殖小区,开办养殖技术培训、搭建融资平台等,帮助养殖户“退村进区”发展,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散养方式存在的良种化程度低、经营粗放、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图为山东齐河县晏北街道澳亚(齐河)第三牧场的牛舍。齐河县委宣传部 供图

  “过去,在自家院子里养了20多头牛,每到夏天,院子里苍蝇漫天,气味难闻。如今,搬到养殖小区,规模扩大到120多头,不仅家里干净了,收入还成倍增加。”德州陵城区糜镇前李家寺村李东义告诉记者,该村新建的有机肥加工厂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土壤肥力,为实现粮食稳产高产提供重要保障。

  邹城市鑫弘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峄山镇金张庄村,属于山东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年出栏生猪1万余头,近年来,当地积极推动规模化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将猪粪通过无害化处理成粪肥,助力种植业和养殖业协调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循环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道路。

  “我们公司承包了百余亩苹果园和50亩樱桃园,这些果园所需的有机肥全部被猪场的粪肥承包了。”据鑫弘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志国介绍,通过猪粪无害化处理,猪场年产粪污肥达2万吨,不仅能满足自家果园的施肥需要,还能卖给周边的种粮大户,每年能增收5万元。

  位于德州齐河县晏北街道澳亚(齐河)第三牧场,是一家大型纯A2A2奶牛单体牧场,设计存栏18000头。据澳亚集团德州区域公共关系经理张小波介绍,牧场集合了饲草料种植、奶牛育种、奶牛养殖系列项目,通过粮饲兼用的青贮玉米,可以带动周边的种植结构调整,同时,粪污经过处理后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形成环保健康的循环农业,目前,已辐射配套用地2万亩。

  上述项目同步延伸产业链条,让晏北街道充分发挥“家门口”产业优势,围绕澳亚奶牛养殖集群项目,通过“联企共建”形成了青贮兴企助农“南北模式”,成员村集体年增收达90余万元。

  在邹城市峄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顾晓飞看来,循环农业是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突破传统农业发展瓶颈的有效路径,其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较好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了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的有效融合。(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