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5 06:24:59 来源: sp20241225
作者:徐天承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大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其中就包括“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一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进“第二个结合”、用好中国智慧解决当代难题、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矢志加大文化“两创”力度等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阐发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和全面把握这一重要论述,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应有之义。
把握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始终坚定文化自信
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早在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就曾使用“根和魂”的表述来强调要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谓“根”,喻指事物的本源,而“魂”则强调崇高的精神。从人类文明视野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最重要的精神命脉,是决不可抛弃而要很好传承和弘扬的“根和魂”。我们必须对此清醒认识,确保文化自觉自立。“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等错误倾向的前途只能是陷入文化迷茫、精神迷失。不仅如此,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同样具有世界意义。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具有突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孔子研究院同专家学者代表座谈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这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的雄厚底气,也表明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要广泛营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社会氛围,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第二个结合”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给近代以来苦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对于其背后的文化根源,2019年10月,在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既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更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继续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一方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以其真理之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明生命更新,使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必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汲取传统文化思想资源,用好中国智慧解决当代难题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2014年9月,在纪念孔子诞辰二千五百六十五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要立足基本国情,顺应新时代新征程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新要求,紧贴亿万人民创造性实践,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的时代价值,充分吸收其中蕴含的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修身处世的道德理念,不断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一重要论断充分表明,来之不易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无论是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民惟邦本的政治主张,还是天人合一生态哲学、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都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这条道路所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这一创举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要继续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阐发,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更加深厚的精神资源,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支撑。
赓续历史文脉,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更好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财富,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讲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挂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上。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针对城市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愁”,就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要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要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既不能搞“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也不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厚今薄古、以今非古”的态度。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急躁心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好事,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激活生命力增强影响力,矢志加大文化“两创”力度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同时,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故步自封,闭上眼睛不看世界。要进一步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在不断的文明交往互鉴中汲取养分、守正创新,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不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更好促进文化繁荣昌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推进“第二个结合”,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更加灿烂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编辑:刘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