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改革的浪潮中追光前行

发布时间:2025-01-08 07:48:27 来源: sp20250108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中国光谷,全国唯一以“光”命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来到这里,为了“一束光”,留下殷殷嘱托,发出时代最强音。

  十多年来,光谷企业数量从1.7万家增至14万家,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1500亿元、2000亿元、2700亿元大关。在这里,改革创新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01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光谷,充分肯定了光谷发展的5个特点:发展很快;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明显,围绕科技体制改革做了不少文章;研究机构与科技人才比较多,有自主创新成果;科技成果转化比较好,大学产业化做得不错;产业特色明显,尤其是光电子产业特色鲜明。

  当时在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习近平总书记登上光纤拉丝塔,不顾拉丝炉刺眼的光芒,观看了光纤预制棒被熔化拉丝的过程。他对大家说:“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

  在拉丝塔顶楼,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总裁庄丹向总书记报告:要在2020年前实现行业全球第一。

  回忆起十多年前总书记的嘱托,庄丹思绪满满:“那时中国光纤光缆产业别说全球第一,连自给自足都难以实现,为了实现科技自主、用自己的碗装自己的粮食,我们研发创新片刻不敢停歇。”

  在这一时期,许多像长飞这样的中国科技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是继续以市场换技术,让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还是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科技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不仅是众多科技企业艰难的抉择,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总书记考察光谷3个月后,中国大地上,一场对中国科技企业影响深远的改革大幕正在拉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在长飞光纤科研攻关最吃紧的时候,科技部启动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改革,由长飞牵头建设的“光纤光缆制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重组,成为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部委迅速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大大缓解了长飞的研发资金吃紧问题。工信部启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帮助长飞新建和改造智能化生产线超过500条。

  中央政策的引领下,湖北因地制宜,大力支持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企业增强研发投入和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用税收杠杆撬动科技创新。

  长飞光纤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得到了改革政策实实在在的支持。如今,长飞光纤的单根光纤预制棒已可拉10000多公里光纤,能够满足全球80亿人同时通话。长飞光纤的光纤预制棒、光纤和光缆,从2016年开始已连续8年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为我们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加大引进科技创新人员,特别是引进高层次人才,这也是巩固长飞在行业领先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法宝。”庄丹说。

  02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湖高新区,在烽火科技集团和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考察时,语重心长地对企业负责人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过去那种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行不通了,必须依靠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

  2018年,美国加大了对我国高技术行业的封锁和打压,如何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解决“卡脖子问题”已迫在眉睫。

  第二次来光谷时,习近平总书记在烽火科技集团的海缆中继器展台前驻足良久。这个产品,可以实现海底光通信传输。海底通信技术难度大、投入成本高,海缆中继器相当于海底光缆的信号放大器。目前全球各大洲之间的网络信息90%以上依靠海底光缆传输,但以往,海底通信技术和市场都被国外企业垄断。

  “下一步,科技攻关也要这样做,要摒弃幻想、靠自己。”总书记嘱咐道。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中国信科集团(2018年7月20日,原烽火科技集团与大唐电信集团联合重组成立中国信科集团)不断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集团自主研发的二代海底中继器,解决了核心器件国产化替代的“卡脖子”问题。

  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

  为了打破国外垄断,国家相关部委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产业基金、税收优惠、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进一步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

  湖北高位谋划部署科技体制改革,先后组织实施“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等重大行动,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平台、现代产业技术创新等7个方面工作,部署46项具体改革任务,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武汉市和光谷出台“千企万人计划”“武汉英才计划”“3551光谷人才计划”等,给外地引入的高端人才提供各类生活、金融支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统筹各类科创资源和平台的建设,目前我们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紧密,已联合武汉大学等10家单位共同成立‘湖北省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打造贯穿基础科研、芯片/设备研发、数字化及产业应用的联合创新平台。”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军说。

  几年间,围绕科技创新,50多所高校、百余个科研机构和数以千计的科创企业向光谷云集。最新数据显示,武汉东湖高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0.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4倍,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20件,创新能力稳居全国高新区四强。

  03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光谷,这一次,他对科技创新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要加强技术研发攻关,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延伸创新链、完善产业链,为推动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次来光谷时,习近平总书记与两座大小相差近100倍的黄鹤楼完成了一次合影,这两座“黄鹤楼”都是由华工科技自主研发的激光设备切割而成。总书记把一个切得很小的黄鹤楼拿起来仔细看了看,并且称赞说加工得很精细。

  在华工科技,从几毫米到几百毫米的金属板材,激光都能做到削铁如泥。一场场技术突围,华工科技在国内率先突破了光纤激光器、超快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等一批核心技术,牵头制定国内激光装备行业首个国际标准,创造了60多项“第一”。

  彼时的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释放出的源源“红利”,成为像华工科技一样的中国科技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助推器”。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湖北着力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科惠网),为科技成果做好评价、转移、交易等一键式服务,目前已收储科技成果17万余项,入驻技术专家超1.6万人,培养技术经纪人4000余名,服务企业8000多家。

  同时,湖北进一步探索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依托市场化运营的平台公司按照“以需定供、风险共担”的思路,建立天网、地网、金网、政策包“三网一包”,按照“技术需求挖掘、线上线下对接、项目实施落地、配套政策跟进”的运行模式,线上线下结合推动科技创新供需对接。

  7月1日,新修订的《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正式施行,明确提出以“用”为导向,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赋予科技人员更大自主权,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为加快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提供坚实保障。

  创新驱动发展,深化改革是根本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市场将更有活力,创新将更有活力,企业发展也将迎来多重机遇。”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表示,“华工科技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抢抓机遇,谱写新篇。比如深入开展前瞻性技术及产品布局,围绕行业发展、国家需求新开展若干项目预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牢牢抓住‘人才第一资源’,用心培养人才,打造行业人才高地。”

  如今,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超5000亿元。在多个细分领域处于领先位置——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制基地,占全国市场2/3、国际市场1/4;中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全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之一。

  一批关键技术在全国甚至全球领先领跑——全球首个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获批上市;全球首颗智能遥感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长江存储闪存芯片、衷华植入式脑机接口、锐科超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等技术世界领先。

  “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其兴可待。

  改革风正劲,创新潮更涌。眼下,湖北省科技大会正在举行,乘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浩荡东风,荆楚大地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与魄力,勇攀科技高峰,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让创新成为推动湖北乃至全国发展的最强音!

  出品人:王彬

  总监制:岑卓

  监制:洪燕

  编审:梁延 康耀方 林如峰

  统筹:罗峰

  记者:邹敏

  美编:蒋艳 王子煊

(责编:徐婵、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