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王安祈对谈:“牡丹花开二十年” 打造昆曲新美学

发布时间:2024-11-14 23:42:17 来源: sp20241114

   中新社 台北2月23日电(记者 杨程晨)就在青春版《牡丹亭》返台巡演前夕,任该戏总制作人和艺术总监的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与台湾大学戏剧系名誉教授、国光剧团艺术总监王安祈,23日晚在台北以“昆曲复兴”为题对谈。

  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于台北首演至今已有20年。白先勇的新书《牡丹花开二十年──青春版<牡丹亭>与昆曲复兴》将于3月下旬面世,该书分六辑,全景式还原20年演出始末。

2月23日,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与台湾大学戏剧系名誉教授、国光剧团艺术总监王安祈在台北以“昆曲复兴”为题对谈。图为白先勇。  中新社 记者 杨程晨 摄

  “有哪些观众看过20年前的首演?”对谈开始,王安祈拿出珍藏的首演纪念品。“牡丹花开二十年,打造了昆曲的新美学。”她并介绍了昆曲在中国历史上的源起、兴盛及衰没,以及于20世纪下半叶在大陆的复苏。

  “我根本不是昆曲界的人,我为什么要做昆曲?”白先勇说,因为昆曲是兴自明清时期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这一剧种兴盛了200年,影响了大大小小的地方戏曲,达到了中华民族戏曲美学的最高峰。“昆曲后来的落寞,不代表昆曲成就的衰退。”

  1987年,两岸开放民间交流,白先勇时隔39年回到上海,看见上海昆剧院推出的全本《长生殿》深为感动。“原以为昆曲的血脉断了,没料到还能看到如此璀璨的演出。”

  昆曲还能复兴吗?白先勇抱此信念决定抢救,青春版《牡丹亭》由此孕育。

  2004年,白先勇携手苏州昆剧院和两岸文化、戏曲精英,遵循只删不改原则,用新的审美观、现代剧场的概念,将传世经典以青春靓丽的形式重新呈现。20年来,该剧从台北出发,脚步遍及大陆及港澳,在全球范围内演出近500场。

  中国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年来,西方人对于理解难度很高的青春版《牡丹亭》却有极高的接受度。”白先勇说,昆曲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

2月23日晚,台湾知名作家白先勇在台北国际书展为读者签名。  中新社 记者 杨程晨 摄

  白先勇特别强调,青春版《牡丹亭》进入过全球400所高校的校园,尤其在大陆各地大学都收获年轻观众的好评。约80万人次的观众中,六至七成是青年观众。“昆曲进校园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还在北京大学设立了昆曲传承计划并授课,每年都邀请王安祈老师去开场。”

  “青春版《牡丹亭》不是我一个人的。”他说,这出戏是两岸和港澳的文化、戏曲精英共同打造的文化工程。“能撑下来20年,是因这些大家给这出戏的方方面面打好了基础。”

  据介绍,青春版《牡丹亭》上一次在台演出是2017年。该戏将从今年3月15日起以全套原班人马、原版舞美重返台湾。截至23日,台北场次的演出票已售罄。

  23日晚的对谈讲座是今年台北国际书展的系列活动之一。(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