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1:08:51 来源: sp20241223
近年,来中国投资兴业的外企普遍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比如,相关数据显示,过去5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平均为9.1%,这高于外资在全球大部分国家的收益率。2023年,随着中国经济在爬坡过坎中走出了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不少外企呈现出较好的盈利状况,传递中国经济的积极信号。从实际来看,很多外企都在积极布局新赛道、抢抓新机遇。在不少全球商界人士的眼里,“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为何中国的吸引力这么强?关键在于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的蓝海。
从需求侧看,作为“世界市场”,中国市场的规模巨大且不断变化升级。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7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货物进出口总额达41.8万亿元,2023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4年增长了约1倍……这表明,中国市场本身就是一片大海。
在中国经济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这片大海也会持续衍生出需求的“新蓝海”。比如,中国各地经济发展基础和水平不同,对不同品类、不同定位、不同特点产品的都会有需求。随着各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很多外企主打产品的市场空间也会稳步扩大。再如,中国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也会带来全新的需求释放。这几年在进博会的带动下,很多中国消费者购买年货时都会把外国生产的食品、化妆品、保健品、日用品等放入“购物车”,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进口增长,而且还为外企在华直接投资兴业打下了强大的现实基础。可以说,规模巨大、消费力强、层次丰富、持续升级的中国市场,对任何外企都是难以放弃的舞台。
从供给侧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对外企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在中国招商引资早期,“市场大”“劳动力成本低”是主要优势。如今,优势远不止于此。一方面,中国基础设施、通讯运输、公共服务等行业持续改善升级,直接降低了外企在原材料、商品、人员、资金上的流通成本。另一方面,中国产业升级过程中,高附加值领域供给能力的增强,为外企来华投资研发总部、创新基地提供了更大空间。
比如,宝马、奥迪、大众等外企在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数量增长较快,这意味着外企可以更加直接地享受到产业聚集、供应链完善带来的成本降低。此外,外企还可以发挥自身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参与中国产业升级的过程,实现全新发展。如今,中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是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3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2.64%,新产业新优势加快布局和形成。可以说,中国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能力正吸引着外资进行前瞻性布局。很多外企都希望在华投资能为其全球业务带来支撑。
新机遇频现,蓝海还是蓝海。尽管短期来看,通胀、利率汇率等会影响外资流入数量,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也会冲击外企投资意愿。但放眼长远,外资对华投资还有很大潜力和空间。中国将会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外资营商环境,创造更多共赢商机。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潘圆圆(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潘圆圆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