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07:38:41 来源: sp20241128
中新网 北京1月30日电 (记者 杜燕)2023年,北京、天津、河北经济总量超10.4万亿元,区域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协同发展合力持续增强。根据京津冀三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天津、河北将拓展协同发展的深度广度,携手共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2023年12月2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为12月25日拍摄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从左到右)。 记者 杨可佳 摄牵住“牛鼻子”,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走深走实,着力稳增长、优结构、惠民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2023年,北京、天津、河北经济总量超10.4万亿元。北京、天津、河北GDP分别为43760.7亿元、16737.3亿元和43944.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分别比2022年增长5.2%、4.3%和5.5%。
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看来,京津冀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得益于三地同心协力,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一盘棋”推动产业对接协作、“一体化”打通交通动脉、“一条心”保护生态环境、“一股绳”深化协同创新、“一张网”服务民生保障,书写了绚丽篇章,绘就出壮美画卷。
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京津冀联合办)了解到,北京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拆除违法建设2315万平方米、腾退土地2282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减量约8平方公里,精细化治理提升背街小巷1730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83个,启动危旧楼房改建和简易楼腾退20.4万平方米,进一步优化提升首都功能。与此同时,实施核心区控规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重点地区环境整治提升,全力保障中央政务功能。
北京还大力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行政办公区二期建成,第二批市级机关搬迁,北京艺术中心、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建成投用,东六环高线公园等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获批设立,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取得新进展。
2023年12月2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中,被誉为“文化粮仓”的北京艺术中心由三座独立的建筑体组成,包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小剧场4个室内剧场和1个户外露天剧场。图为12月25日,记者探访北京艺术中心内的歌剧院。 记者 杨可佳 摄如今,雄安现代化城市雏形全面显现。截至2023年底,河北雄安新区首批疏解央企总部建设进展顺利,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开学开诊,4所疏解高校和北大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同时,启动区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三横四纵”骨干路网具备通车条件,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加快组建,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成立,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具备交付条件,雄安中关村科技园挂牌运行,“雄才16条”反响强烈。白洋淀淀区水质稳定保持Ⅲ类。
京津唱好“双城记”。市场化机制引进疏解功能资源在津新设机构1793家。天开高教科创园成功开园,注册科技型企业1200余家,“北京研发—天津制造”创新转化格局加快构建。成功举办首届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天津港集装箱航线达到145条。港口物流平稳畅通,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18万标准箱、增长5.5%。
京津冀三地在重点领域合作继续深化。2023年,石家庄直达沧州高铁开通,京雄高速全线贯通,津兴城际、邢和铁路建成通车,京津塘高速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京津水源上游流域生态补偿实现全覆盖。北京向天津、河北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748.7亿元、增长1.1倍,共同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加强氢能、钒钛等领域技术攻关,协同创新步入快车道。三地共同举办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共绘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推进,共建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三地互认71项资质资格,全面取消京津冀异地就医备案。
把握未来重点,协同发展共绘蓝图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北京、天津、河北都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今年重点工作的首要任务,分别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分别增长5%、4.5%和5.5%左右。
北京将推进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携手津冀共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记者了解到,北京将深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统筹推动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见效,优化提升中央政务环境和城市发展品质。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实现新国展二期项目竣工,强化雁栖湖国际会都、奥林匹克中心区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新两翼”建设。落实北京与雄安新区的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政务服务同城化,深化“三校一院”办学办医合作,共同建好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加快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步伐,继续保持千亿级投资强度,实现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东六环入地改造项目具备通车条件,推动“两个示范区”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2023年12月29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现场,屋顶钢结构在稳步施工。该工程是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按照计划,枢纽将于2024年12月底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记者 贾天勇 摄天津将持续在机制、平台、途径、共享上找抓手求突破。更加注重市场化引聚资源要素。持续提升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等既有合作平台承载质效,强化天津港同北京空港、陆港运输衔接和港口延伸服务,做强天津港集团雄安服务中心;更加注重发挥京津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优势。做实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深化天开园与北京科教资源全面合作,用好北交所,支持更多“专精特新”优质企业上市;更加注重提升滨海新区承载功能。积极争取国家出台新一轮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措施;更加注重发挥港口优势。重点拓展服务京津冀区域发展的航线,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300万标准箱;更加注重公共服务领域协同发展。健全京津冀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模式,研究推出一批京津出行便利化举措,持续深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
河北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雄商、雄忻高铁等项目建设,抓好曹妃甸港、黄骅港综合港区重点建设工程。深化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畅通京津研发、河北转化通道。加强重点领域产业协作,开展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行动,从不同方向构建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携手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推动张家口首都“两区”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加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京津养老资源向河北省延伸布局。推动张家口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冰雪旅游融合发展。
2023年7月31日,航拍雄安史家胡同小学。近日,雄安宣武医院委托办医合作签约仪式在雄安新区举行,标志着雄安宣武医院进入筹备开诊运行的新阶段。截至目前,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全部委托北京市支持单位运营管理。(无人机照片) 记者 韩冰 摄值得一提的是,河北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年内将完成投资超2000亿元。加快第一批央企总部、高校、医院等项目建设,衔接落实第二批疏解实施方案,吸引落地更多市场化疏解项目。争取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在雄安布局,加快科创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建设运营。支持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构建新材料、金融科技等产业链创新链。完善市政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巩固拓展白洋淀生态治理成果,打造绿色发展城市典范。
叶堂林指出,三地要把握未来发展重点。在继续加强北京“新两翼”建设、加强创新发展与产业集群建设、强化民生保障的同时,要注重处理好区域内部协同。要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起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河北要发挥环京津的地缘优势,从不同方向打造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带动河北有条件的地区更好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要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三地协同发展的画卷将展现出更加雄阔壮丽的未来图景。(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