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宝库 底色更浓(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2024-12-31 04:21:50 来源: sp20241231

  深秋的大兴安岭林海。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阿木尔林业局的蓝莓采购员正在查看野生蓝莓品质。   以上图片均为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提供

  核心阅读

  今年,大兴安岭迎来开发建设60周年。60年来,大兴安岭探索出一条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绿色发展之路,植绿、护绿、兴绿,让生态家底更厚、富民路子更宽。

  

  大兴安岭林区山连山、岭接岭,碧空万里,林海无际。这里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主要分布区和我国唯一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被称为“绿色宝库”。

  1964年,时任铁道兵副司令郭维城、参谋长何辉燕和原林业部副部长罗玉川带着十万建设大军,挺进沉睡千年的林海雪原。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让大兴安岭静了、绿了,走向转型发展之路。

  今年,大兴安岭迎来开发建设60周年。近日,记者深入大兴安岭林区,探访林区人植绿、护绿、兴绿,擦亮“绿色宝库”底色的生动实践。

  科技助力,筑牢最北生态屏障

  深秋,大兴安岭秀美的浩瀚林海,被大自然调成金灿灿的颜色。

  走进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阿木尔林业局的轻基质育苗大棚,千万盏白色育苗营养杯盛托着一株株细小的红松种苗,在阳光下绽放着稚嫩的青黄。

  “这是我们2020年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引进的轻基质育苗技术,原先用土培,一个人只能背二三十株苗,现在轻便多了,能背100多株;成苗率也由原先的70%提高到85%。”正在大棚整理托盘的技术员张清林谈及轻基质育苗的优势,立马打开了话匣子。除此之外,苗木的培育周期也被缩短,原本3年才能培育的樟子松,现在2年就能上山。

  随手拿起一盏营养杯,记者发现与日常见到的盆栽育苗杯不同,土里面掺杂着星星点点的白色颗粒。“营养杯的原料主要是草炭土和珍珠岩,配比是自己一点点摸索出来的,适合寒温带气候。”张清林解释,“我们的杯体原料是无纺布,上山后可以直接移栽。”

  在林区,有句俗话叫:“只造不管,等于白干。”那么又该如何优化林分结构,抚育森林资源呢?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探索出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模式给出了答案。

  穿行在松岭林业局绿水林场150林班的“管片”内,踩在细碎、柔软的松针上,发出簌簌的声音。这片平均树高超过11米,已有25年林龄的落叶松人工纯林见证了可持续经营技术模式的探索过程。

  “松岭林业局一共有6种森林经营模式,我们会针对每一种森林经营模式的不同发育阶段林分,分别建立多组监测样地。”150林班作业组长赵军正和森林调查设计队员架设仪器测量树高,“这一片就是以用材主导的落叶松林多功能经营模式示范林,通过留优去劣、采次留好,采取透光、修枝,采伐被压木、濒死木、枯死木,枝丫归堆等方法进行综合抚育。”望着参天的落叶松,赵军颇有感触。

  近年来,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通过探索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模式,实施一林一策,努力实现由扩大森林面积为主的外延式发展向提高森林质量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从而提升森林蓄积、森林碳汇能力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2023年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共完成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任务21.2156万亩,试点完成率100%。

  大兴安岭北坡,莽莽森林深处,额木尔河缓缓地绕山流淌,蜿蜒迂回,自然形成的九曲十八湾,灵动多姿。九曲十八湾国家湿地公园保存了完整的大兴安岭沼泽湿地生态系统,202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这里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宝贵的寒温带基因库。

  走在公园的环形木质栈道上,太阳能板下一个类似蘑菇的绿色“音响”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那不是音响,是动物声纹检测仪,能通过全向型麦克风采集直径30米范围内鸟类的声纹和鸣声数据,再传输、储存、识别,目前已经识别到100多种鸟类。”湿地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邓辉介绍,传统的动物监测手段以人工监测为主,但监测时间短、监测周期长,不能完全反映生物多样性。现在的仪器不仅可以全天候工作,还可以使用专业算法自动识别1000多种鸟类。

  除了动物声纹检测仪,公园还有15台装备了人工智能鸟类识别系统的摄像头。“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正在推动建立统一的保护地系统管理平台,去年就在多布库尔、绰纳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了生态物联网感知系统建设,这些动物声纹检测仪和摄像头都将成为感知系统的一部分。”集团公司保护地管理处处长马铭说。

  两业并举,端起生态金饭碗

  大兴安岭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这片林海雪原孕育出无数天然、无污染、纯绿色的珍馐。

  “我国大部分野生蓝莓都来自大兴安岭,但早些年大多直接低价卖掉了。”阿木尔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穆臣伟说,他们成立了专业化、商业化运营团队,将103种产品线上推介销售,今年1—9月实现销售收入19万元。

  背倚群山叠翠的大兴安岭,面朝碧波荡漾的黑龙江,这里建起了一座以蓝莓为主题的欧式古典酒堡,一个集产品研发、果酒酿造、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AAA级旅游景区。

  在阿木尔林业局,人们通过电商平台,在线上将桦树茸、蘑菇等销往各地。这里曾经仅有中国邮政覆盖,如今汇集顺丰、中通、申通、圆通、韵达等9家快递公司,每天的收发货邮件往来不息……去年实现网络订单销售11万余单。

  在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森林环抱中,一座座五颜六色的砖瓦房整齐排列,规整的水泥路面上,不时驶过几辆自驾房车。

  “听说前面有鄂伦春民俗博物馆,我们特地来看看。”几位自驾游客刚走进博物馆,身着鄂伦春族服饰的“讲解员”孟彩红便热情迎了上来。她是鄂伦春传统桦树皮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博物馆运营后,她主动来这里为游客介绍民族文化、展示非遗手艺。

  “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为乡亲们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今年已经迎来了7万多名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副乡长方娜说,近两年,乡里围绕鄂伦春族文化创新宣传策划,吸引不少游客来此参观、打卡,新修缮的博物馆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还提供了创业机遇。

  搭建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记者走进大兴安岭寒地生物中试基地食用菌实验棚,一排排形似“小木墩”的菌包笔直罗列,黄褐色的灵芝犹如撑开的小伞,菌盖层叠错落,长势喜人。

  “今年我们对3000袋菌包培育试验,头两茬形态佳、品相好,产量达到280斤。”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农艺师胡海冰和同事们满心欢喜,几分钟工夫,就摘了满满一筐。

  菌种进棚、覆土栽培、出芝管理、采收晾晒、封仓越冬……今年以来,地区农林科学院食用菌团队在菌种种源、栽培技术、种植环境等多个环节进行攻关。从采集野生松杉灵芝,到对菌种种源严格把关;从菌种分离,到装管提纯的专业把控;从进行一、二、三级菌种培养,到进棚下地、出芝管理,都下足了功夫。

  “我们培育的松杉灵芝生长期一般是两年,可以收获三到四茬。”胡海冰告诉记者,从目前收获的两茬灵芝的品相和产量上看,这种创新模式是比较成功的,明年准备推广试种。

  在大兴安岭,灵芝不仅可以在棚里开花,还可以种在野外的树疙瘩下。走进图强林业局奋斗林场的仿野生灵芝采摘基地,阵阵菌菇清香扑鼻而来。俯身看去,如伞如盖、肥厚有型的松杉灵芝就隐藏在一个个树桩下。

  今年8月,东北林业大学教授邹莉率领专家组来到基地实地考察,针对种植环境、规模、产量及技术难题,对种植户和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还讲授了仿野生松杉灵芝种植的基础理论、栽培方法、日常维护、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处理等关键技术。今年仿野生灵芝收获后,邹莉还会来取样,通过学校的仪器设备精准检测其所含的微量元素,并带领专家组和研究生团队,对林场明年的选址和种植流程进行规范指导。

  60年来,大兴安岭探索出一条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座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放眼未来,这里将会让生态家底更厚、富民路子更宽。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31日 14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