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7:50:21 来源: sp20241216
北京初秋,天高云淡,万物丰收的喜悦正在酝酿。
时隔6年,中非领导人再度聚首北京,中非大家庭又一次友谊与合作的盛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如期而至。
“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壮阔图景中,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共绘新篇,以探索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回答历史之问,携手推进合作共赢、和合共生、文明共兴的历史伟业。
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进程,必将为双方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
(一)
2023年8月,南非约翰内斯堡。习近平主席就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五次踏上非洲土地。在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他动情回忆起十年前的那次访问:“2013年我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来到非洲,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
真实亲诚,凝结着中非友好交往的历史积淀。十多年来,正是在真实亲诚政策理念引领下,中非从友好合作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团结合作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坚守道义,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守望相助,推动中非关系按下“加速键”、驶入“快车道”,进入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
新时代的中非合作大树参天、枝繁叶茂。习近平主席这样总结中非关系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成功经验:“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非关系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双方都能登高望远,找到中非合作新的契合点和增长点,推动中非关系实现新的跨越。”
时间回拨到2000年。为顺应国际格局新变化和中非关系新现实,中非合作论坛应运而生,自此开启中国与非洲国家整体合作新局面。从宣布建立“新型伙伴关系”,到决定建立和发展“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从确立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到确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合作论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推动中非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和引领国际对非合作的一面旗帜。
这是2024年8月2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附近拍摄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标识。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24年来,中非务实合作硕果累累,各领域交往空前活跃。中非贸易额从105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2821亿美元,增长近26倍;中国对非投资存量从不足5亿美元增长至目前超400亿美元;中非合作新建和升级近10万公里公路、超1万公里铁路、近千座桥梁、近百个港口;52个非洲国家以及非盟委员会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从“十大合作计划”到“八大行动”再到“九项工程”,双方互利合作新领域不断拓展,推动中非关系迈上新台阶。
新时代,中非正致力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成为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同路人。中非关系蓬勃向前动力从何而来?诚如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副教授巴卢·德米西所言,非中心意相通、梦想相连,双方对伙伴关系的坚定承诺成就了非中关系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
中非关系何以历经岁月洗礼和风雨考验而历久弥坚,历史给出答案。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和非洲老一辈政治家共同开启了中非关系新纪元。从那时起,中非人民在反殖反帝、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在发展振兴的道路上,相互支持、真诚合作,结下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兄弟情谊。习近平主席指出,“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中非两地,坦赞铁路的故事广为人知。5万多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非洲建设者一道,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筑成了坦赞铁路。1971年10月25日,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身着中山装的坦桑尼亚代表在现场载歌载舞,友好情感真挚动人……中非交往家喻户晓的高光时刻,为中非友谊浇筑了牢固根基。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在中国汶川、玉树等地发生严重地震灾害后,非洲人民在自己经济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仍慷慨解囊支援中国人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非洲人民也永远记得,2014年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等国暴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中国派出16批、1200多名临床和公共卫生专家与非洲国家共战疫魔……困难前守望相助,为中非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谊锻造了坚固内核。
2016年10月3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附近,一列试运行列车在亚吉铁路上行驶。新华社记者 孙瑞博 摄
从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首支援外医疗队至今,一代代中国医务工作者走进非洲救死扶伤;自1990年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10多名中国官兵在非洲维和行动中献出宝贵生命;帮助非洲建设蒙内铁路、亚吉铁路等大量基础设施,援建非盟会议中心、非洲疾控中心等泛非标志性项目,积极分享中国经验为非洲减贫开辟新路径……无数事实证明,中国是非洲可靠的伙伴、真正的朋友。
2014年12月10日,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助西非抗击埃博拉疫情医疗队为中塞友好医院开展输液培训活动。新华社发(戴欣摄)
根之茂者其实遂。中非关系不是一天就发展起来的,而是中非双方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卢旺达政治分析家让-巴蒂斯特·加索米纳里说,中非之间的兄弟情谊建立在共同的经历、相互尊重和对彼此挑战与期待的深刻理解之上,中国对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为这段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代中非真诚合作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情谊。
(三)
历经半个多世纪,中非深化传统友谊的初心不改,携手共同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正如习近平主席总结的那样:“中非关系历经时间洗礼和国际风云变幻考验,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
这条合作共赢之路,一个鲜明特色是发展为民、务实高效。
中国助力非洲破解基础设施滞后、粮食短缺、人才短缺等发展瓶颈,走进非洲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拓展海外市场的机遇。“中非合作要给中非人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和实惠。”
从蒙内铁路、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到莫桑比克马普托跨海大桥、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再到南非德阿风电项目、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一个个“发展路”“梦想桥”“繁荣港”,打通了非洲大陆互联互通的动脉。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评论说,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很大程度上由中国推动,“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响应非洲的诉求”。
这是2019年4月8日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拍摄的马普托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宇 摄
从“点绿成金”的“致富草”,到抗旱增产的“中国稻”,再到“小豆子、大营养”的“中国豆”……十年来中国在非洲建成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300多项先进农业技术,带动当地农作物平均增产30%至60%,惠及100多万非洲小农户。中非共和国总统图瓦德拉称赞道,中非农业合作“有力促进了减贫就业、增强食品安全、提高人民收入”。
这是2023年9月19日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拍摄的中地海外农业高科技阿布贾产业园大门。中国援建的尼日利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位于该产业园内。新华社记者 董江辉 摄
中企承建的拉各斯轻轨蓝线上,有中国培养的尼日利亚女司机;中国与科摩罗合作培训的医务人员,拯救了许多疟疾病人的生命;赴中国留学归来的坦桑尼亚学子投身农业,在东非的土地上耕耘着希望……一个个人生出彩的梦想,因中非能力建设合作而化为现实。
2024年6月12日,在尼日利亚拉各斯,拉各斯轻轨蓝线项目动车组列车司机组长伊莎贝拉·亚当斯·伊斯拉埃尔与列车合影。新华社发(中土集团尼日利亚有限公司供图)
这条合作共赢之路,一个鲜明特色是真诚友好、平等相待。
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对非合作“五不”原则,是对中非平等伙伴关系的郑重承诺。
中国始终以非洲各国发展振兴和民生改善为目标,加强与非洲发展战略对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追求双赢多赢共赢。坦桑尼亚《每日新闻》刊文指出,西方同非洲的合作往往附带条件且常常忽略非洲国家文化与发展水平的多样性,中国广泛听取合作方的声音,非中合作方向总是与非洲各国发展愿景相一致,因此获得了非洲国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赞比亚学者丹比萨·莫约出版《援助的死亡》一书指出,中国对非合作方式的核心是让非洲人民掌握自主权,这也宣告了西方同非洲“合作”模式的终结。非洲记者协会秘书长萨米娅·阿巴斯写道:“中国进入非洲市场,做得比那些指责中国的国家更好,因为中国在和非洲国家签署合作协议时,不设置苛刻条件,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
这条合作共赢之路,一个鲜明特色是彰显大义、开放包容。
“中非关系最大的‘义’,就是用中国发展助力非洲的发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主张多予少取、先予后取、只予不取,张开怀抱欢迎非洲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习近平主席这样说。
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编制《中非基础设施合作规划》、举办中非农业合作论坛等机制规划,到建设中非竹子中心、设立鲁班工坊、建设中非卫星遥感应用合作中心等项目实施,中非合作始终聚焦双方合作重要领域,既为非洲发展解决“燃眉之急”,更为中非合作开创新领域、给中非人民带来新福祉。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由衷地说,“中国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2024年2月15日,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鲁班工坊中方负责人江绛(右)与当地教师约纳斯·阿凯莱(中文名艾友涵)交流教学内容。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中非合作重开放、不排他。中国呼吁加大对非重视,增加对非投入,支持非洲发展,通过做大中非合作蛋糕,帮助非洲成为新的全球市场,愿意在尊重非方意愿基础上开展更多三方合作、多方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国别副主任、肯尼亚经济学家赖德认为,以非洲需求为驱动是非中合作鲜明特点,带动了西方国家等域外合作方更多考虑非洲需求,同非洲建立平等伙伴关系。
(四)
中非合作的巨大成就让世界重新发现非洲——非洲不是西方语境中“绝望的弃儿”,而是21世纪“充满希望的大陆”。中非合作论坛更是带动国际社会加大对非关注投入,世界上一些国家纷纷建立起对非合作机制,非洲的国际合作平台因此有了更多选择,非洲国际地位随之得到显著提升。
面对当今世界依然存在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中非肩并肩站在一起,共同捍卫国际公平正义,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理直气壮坚持发展中国家的正义主张,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了典范。
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中非坚定相互信赖支持。中国坚定支持非洲国家实现民族独立,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非洲一体化建设和联合自强的努力。中国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为非洲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反对任何对非洲的无理干涉和单边制裁。非洲国家也为中国维护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国家统一,实现发展振兴提供重要支持。
在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的浪潮中,中非同声相应,让“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力量进一步壮大。正是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非盟成为二十国集团正式成员,埃及、埃塞俄比亚加入金砖大家庭,不结盟运动第十九次峰会、第三届南方首脑会议在非洲胜利召开。时任塞内加尔总统萨勒称赞中国作为第一个明确表态支持非盟加入G20的国家,是非洲国家忠实坚定的朋友。
这是2024年1月19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拍摄的不结盟运动第19次峰会开幕式现场。新华社发(阿佳拉·纳瓦达摄)
对于中非团结协作的全球意义,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汉弗莱·莫西归纳其要:展示了发展中国家通过团结协作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共同利益,为“全球南方”带来积极示范效应;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摆脱西方主导模式、通过多边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新范例,增强了“全球南方”的集体声量和影响力。
人类何以共存,命运与共是终极答案。中非命运共同体开创了区域命运共同体的先河,持续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列。中非致力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也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发挥新效能。正如乌干达农林企业家穆胡穆扎·科林所言,“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将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和平、合作和和谐共存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的实现”。
(五)
非洲有谚:“如果你想走得远,就得结伴而行。”
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契机,推动新时代中非合作迈向更高层次,是新形势下中非合作的现实需求,更是中非领导人和双方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是2024年9月1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附近拍摄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标识。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非洲国家普遍谋求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中国致力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非合作发展互有优势、互有需要,现代化探索互帮互助、互学互鉴。本届峰会以“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可谓恰逢其时。中非双方将在本次峰会上确立新时代中非关系新定位,共商携手推进现代化的具体路径。
初秋的北京,长安街迎宾花坛布置一新,天安门广场披上盛装,道路两侧挂起“中非共命运 合作启新程”的道旗,“合抱之手”的论坛会徽装点大街小巷……
这是2024年8月29日在北京西单路口拍摄的“美好蓝图”花坛。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刚果(布)《新共和国报》社长阿纳特·威尔弗里德·姆博萨说:“中非命运共同体是发展非中合作的核心理念,也是本届峰会主题。希望刚中合作继续秉持命运共同体理念,加速推进共同的现代化建设。”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认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必将继续深化中非传统友谊,为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摩洛哥非洲中国合作与发展协会主席纳赛尔·布希巴认为,“以事实和成果,中非合作论坛向世界强有力地证明了合作是非中关系的主旋律”。南非独立在线新闻网站刊文称,非洲把目光投向东方,希望通过中非合作论坛等合作机制,加快非洲的现代化进程……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新的历史时期,中非合作论坛将继续促进中非合作走深走实,不断推动中非关系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新的历史起点,承载着28亿中非人民期待与梦想的中非合作之船必将乘风破浪,奔赴现代化新征程,驶向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天地。
文字记者:叶书宏、谢彬彬、乔继红、高文成、李蓉、许苏培
视频记者:张远、刘万利、代贺、李亚辉、孙浩 、王妍清
海报设计:姜子涵
统筹:樊宇、董越、高巍、郜新鑫、邱世杰
(责编:牛镛、岳弘彬)